黃刺玫生產與管理
2008/6/1 11:54:38
黃刺玫葉片秀麗,花色明媚燦爛,盛花時一朵朵金黃色的花朵鑲嵌于綠色葉叢之中,格外美麗,而單瓣品種秋季紅褐色的果實掛滿枝頭,其春季觀花,秋季觀果,夏季則綠葉婆娑,是花、葉、果俱佳的園林花木。
黃刺玫具有很強的耐寒性,在我國的北方有著廣泛的栽培。適合種植于庭院、草坪、路旁綠化帶、河岸等處,不論單植、叢植,還是做綠籬,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尤其適合種植在松柏等深顏色的常綠樹木前面,其深綠色的背景更能襯托出花色的明麗,也可栽種于建筑物的朝陽面或側面,還可瓶插觀賞。
一、基本形態(tài)
黃刺玫(Rosaxanthina)也稱黃刺梅、黃刺莓、刺梅花、硬皮刺梅,為薔薇科、薔薇屬落葉灌木,株高3米左右,分蘗枝密集,外緣枝開展,小枝褐色或紅褐色,有寬扁的硬皮刺。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至15枚,小葉片近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有圓鈍鋸齒,兩面無毛;托葉很小,帶狀或披針形,下部與葉柄連生;▎紊谌~腋,無苞片,萼片披針形,花朵直徑約4厘米,黃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微凹,花形有單瓣、重瓣之分,花期4至5月。重瓣品種花后一般不結實,而單瓣品種則有較高的結果率,果實近球形,8至9月成熟后為紅褐色。
二、繁殖技術
黃刺玫的繁殖常用分株、壓條、扦插、播種等方法。
1.分株這是黃刺玫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在早春萌芽前進行,由于枝條多刺,可先將母株地上部分的枝條剪短1/2左右,然后把整株挖出,用刀子劈成數(shù)叢(每叢要有3至5枝),分別栽種即可,栽后澆一次透水,以保證成活。
2.壓條在生長季節(jié)進行,以7月成活率最高,方法是將當年生的嫩枝壓入土壤,很容易生根,翌年春季與母株分離移栽。
3.扦插雨季剪取一、二年生植株上健壯的當年生的木質化枝條做插穗,每段長10至15厘米,留上部的2至3片葉,為了促進生根,可用吲哚乙酸、吲哚丁酸、ABT生根粉等對插穗進行處理,處理濃度為50ppm至1000ppm,處理時間為48小時,然后插入沙土一半,以后保持土壤濕潤,約40至50天生根,翌年春季移栽。
4.播種多用于單瓣品種的繁殖,秋季果實成熟后取出種子,沙藏越冬,第二年的春季播種,種子具有很高的出苗率。
此外,對于重瓣品種的黃刺玫,還可用單瓣黃刺玫做砧木,進行嫁接。
三、生產管理
黃刺玫原產于我國的北方各省以及東北、西北等地區(qū),朝鮮半島也有分布,多生長在海拔600至1200米的向陽坡灌木叢中。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稍耐陰,耐寒冷和干旱,怕水澇。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貧瘠、堿性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長,但怕積水,因此最好種植在向陽、高燥的地方,陰蔽處則因光照不足使枝條生長細弱,開花稀少、花朵變小。
黃刺玫的移栽一般在每年的冬春季節(jié)的休眠期進行,對于大的植株應帶土球移栽,以保證成活。新株栽種時應施足腐熟的有機廄肥或其他有機肥作基肥,栽后澆一次透水,成活后不必經常澆水,可根據(jù)生長情況,在天氣干旱時進行澆水,以免因過于干旱引起葉片萎蔫,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入冬前澆足越冬水。雨季或連陰雨時注意排水防澇,以免因土壤積水造成爛根。每年花后在根際周圍施以腐熟的有機肥,以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使植株生長健壯。
黃刺玫的修剪可在冬季落葉后進行,將枯枝、老枝、細弱枝、病蟲枝剪去,過長的枝條剪短,對于生長多年的老株可疏剪內膛過密枝,以增加植株內部的通風透光,有利于第二年的生長。但對于一、二年生的枝條要盡量少剪,以免影響開花量;ê髮埢ê瓦^老的枝條剪除,以利于植株的更新。
四、病蟲害防治
黃刺玫習性強健,病蟲害很少。
單瓣黃刺玫
重瓣黃刺玫
黃刺玫的果實
用于園林綠化的黃刺玫
詳細內容請參照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謹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