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眼菊扦插繁殖七要點
2008/6/1 11:53:15
藍眼菊為菊科藍眼菊屬(Osteospermum)植物,是近幾年在園林中開始應用并迅速流行起來,并成為花卉市場的新寵。藍眼菊為半灌木或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園林中,也作一二年生草花栽培。植株高20至50厘米,直立或匍匐狀;ㄆ诳蓮2月持續(xù)到7月,如果氣候適宜,甚至可延續(xù)到秋季。
在北美地區(qū),藍眼菊是銷量最好的植物之一。隨著人們對藍眼菊的熟悉和了解,以下的栽培要點能幫助種植者更好地栽培藍眼菊,避免種植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
1.種植日程安排。藍眼菊通常用未生根的插條進行扦插繁殖。在北方可9月份進行,在南方可10月底進行。
2.扦插繁殖時需要保持濕潤。與其他植物相比,藍眼菊在繁殖時需要更頻繁和更長時間的噴霧。然而,由于插條在剛扦插后根系還未形成,所以在穴盤苗栽培的第10至14天內避免濕度達到飽和狀態(tài)非常重要。噴霧可以頻繁些,但時間不宜過長,僅僅將插條噴濕即可。澆水過多會導致植株根系不均、生長尖變黃、生長不均勻以及插條硬化等。如果長期過濕,植株還容易感染病害。
3.保持溫暖的環(huán)境。藍眼菊可以在冷涼的環(huán)境中生長,但是在扦插繁殖階段保持溫暖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插條的成活。在最初的兩周,將溫度控制在21℃。不要過快對植株進行煉苗。可以每次將溫度降低2℃左右,通過早晨的低溫和高光照來增強植株的耐寒性。煉苗時過低的溫度將導致生根時間推遲、分枝變少。在移植之后一直到側根生長到1英寸長這段時間,將夜間溫度保持在16℃至18℃之間,白天溫度保持在20℃至22℃之間。
4.基質EC值和pH值。選擇排水良好的泥炭作為栽培基質。將基質的pH值保持在6.2左右,EC值保持在2.0以下。常規(guī)澆水即可,避免基質過濕或者過干。
5.摘心。較早進行摘心有利于植株形成更好的株形。要避免植株過度生長。在對植株進行摘心之前要保持插條的柔軟和良好生長,堅硬的插條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分枝。
6.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繁殖的最初階段應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可以保持植株株形的緊湊?墒┯1000ppm的Cycocel或者2500ppm的B-9。對于盆栽的藍眼菊,當側根長至1英寸長時,建議施用1500ppm至2500ppm的Cycocel,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應在對植物降低溫度進行煉苗的一周之前施用。對于吊籃栽培的藍眼菊,建議施用濃度可以稍微降低些,增大噴灑量,只需在植物花蕾形成之前噴灑一次即可,這樣做可以保持植株所開的花緊靠在葉片之上。不要過晚應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這將導致花朵受到損壞。
7.一次只進行一項工作。種植藍眼菊時還有一個規(guī)則必須遵守,即每周只能進行一項大的栽培工作。比如說,不能將摘心和種植放在同一周內進行,也不能在同一周內施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與煉苗。可以先種植已經(jīng)生根的插條,然后在兩周之后進行摘心,第三周或者第四周(根據(jù)側根的發(fā)育情況而定)再施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最后在接下來的一周進行降溫煉苗。
圖片說明:藍眼菊植株。
本刊所提供的技術資料目前已被國內外知名種植者驗證并根據(jù)其種植經(jīng)驗編寫。由于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請讀者具體因地制宜。本刊對由于應用相關技術資料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恕不負責。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謹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