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雕刻與花期控制
2008/6/1 11:53:05
水仙是石蒜科水仙屬植物的統(tǒng)稱,世界上有800余種,但觀賞價值高的僅有10余種,而我國的水仙在栽培與觀賞方面最具特色。水仙原分布于中歐、地中海沿岸和北非。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調(diào)查研究,中國水仙屬于多花水仙的變種,早在13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
水仙主要有兩個品種:一是單瓣,花冠青白色,花萼黃色,中間有金色的冠,形如盞狀,被稱為‘金盞銀臺’;另一種是重瓣,花瓣十余片卷成一簇,花冠下端輕黃而上端淡白,沒有明顯的副冠,被稱為‘百葉水仙’,或者‘玉玲瓏’。
一、雕刻原理
1.雕刻造型用刻刀將水仙鱗莖不同的位置予以刻傷,促使水仙的葉片和花梗根據(jù)造型的需要向不同的方向生長,從而達到形態(tài)和意境相結(jié)合的造型目的。
水仙的雕刻造型,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A.賞花葉類:通過雕刻鱗莖,著重處理花和葉,如蟹爪、鳥、花籃等造型。
B.賞球莖類:主要雕刻球莖、側(cè)球莖的外形,雕琢花葉作為襯托,如玉壺等造型。
C.賞根類:主要的觀賞部位是細白長根,如瀑布、涌泉等造型。
2.造型原理水仙雕刻造型主要是對鱗莖以及花和葉的雕刻,使達到藝術(shù)造型的目的。水仙鱗莖未經(jīng)雕刻,葉、花直立向上生長,雖然茂盛,但形態(tài)單一,更無情趣可言。將水仙鱗莖雕刻后,由于葉片以及花梗受傷面停止生長或者長勢受阻,其生長速度減緩,而未受傷的一面長勢依舊,即生長速度相對較快,葉片或花梗兩側(cè)由于生長速度不一,從而使葉或花梗向生長慢的一側(cè)彎曲,即向受傷的一面彎曲,最后改變了葉和花直立生長的習性,達到彎曲、矮化和定向生長的目的,使水仙的形態(tài)更加優(yōu)美。
3.基本要求雕刻造型能增加水仙的美感,未經(jīng)雕刻造型的水仙,其葉片、花;旧隙际侵绷⑾蛏仙L。從美學的觀點來講,直線表示雄偉挺拔的剛性美,曲線表示蜿蜒起伏的柔性美。水仙造型,不可一味求剛,而應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對水仙造型時有以下的具體標準:(1)造型自然:無論是拼景造型或者是雕刻造型,都要求形體自然、造型逼真。雕刻水仙一般應以單個鱗莖球雕刻成型。
(2)雕刻精細:雕刻水仙的鱗莖切削面必須平滑,葉緣切削不能超過葉片寬度的2/3,花苞不能有絲毫的碰傷。
。3)生長健壯:要求水仙鱗莖瑩白、無霉爛斑點;葉色油亮、葉形寬厚、葉片彎直舒展自然;根系珠光白色、無枯黃爛根。
。4)花開適宜:花朵在預定的時間整齊開放,花瓣朝向舒適。
4.雕刻時間水仙從雕刻日起,經(jīng)過水養(yǎng),調(diào)整造型到第一朵水仙花開放為養(yǎng)育期;從第一朵花開放到大部分花朵開敗、失去觀賞價值時為觀賞期。在一般情況下,水仙花的觀賞期約為12天左右,最佳觀賞期在70%至80%花朵開放時。
水仙生長發(fā)育的快慢以及花期的長短,與培育水仙場所的溫度高低、光照強弱以及濕度大小有直接的關(guān)系。溫度高、光照充足、環(huán)境濕潤,生長發(fā)育快,養(yǎng)育期就短。在這種環(huán)境中,水仙花的觀賞期也短。若水仙植株的一部分花朵開放,另一部分花蕾含苞欲放,可以每天只曬一小時陽光,把水仙放置在白天平均氣溫5℃左右,夜溫2℃至4℃的室內(nèi)水養(yǎng),花期可延長5至7天。
水仙花絕大部分用于春節(jié)期間觀賞,確定觀花日期(如元旦、春節(jié))后,應根據(jù)培育水仙場所的溫度、光照等情況選擇雕刻日。若培育水仙場所白天平均溫度在12℃至14℃,夜間最低溫度在2℃左右,水養(yǎng)42天左右能開花。上述天數(shù)是按正常年份計算的,若遇有天氣反常,云霧天數(shù)較多或出現(xiàn)寒流等,必須留出3至4天時間,即需要在春節(jié)前45天左右進行雕刻。
二、雕刻技術(shù)
雕刻技藝精湛、養(yǎng)護經(jīng)驗豐富的操作者,可以根據(jù)構(gòu)思對水仙鱗莖球進行雕刻、造型,使葉片和花梗彎曲,利用不同的器皿,把整個水仙盆景的線條組合達到了曲直和諧、剛?cè)峄、葉茂花繁、相得益彰的目的。
1.常規(guī)步驟先輕輕剝?nèi)[莖外的干膜及護根泥,然后小心剔除殘根,注意不能碰傷鱗莖底盤,否則容易出現(xiàn)爛根。
2.鱗莖雕刻水仙雕刻主要有直切法、切割法和掏空法這三種方法,其中直切法和切割法是最基本的雕刻方法,其他各種造型水仙均由這兩種雕刻方法演化而來,因此必須熟練掌握。(附圖:鱗莖球示意圖)
。1)直切法主要用于筆架式水仙的雕刻方法,從雕刻到開花大約需要55至65天。(附圖:直切法示意圖)先按常規(guī)步驟操作,注意不能用刀切割主球頂芽周圍深褐色的包皮(否則切割傷口會影響整體的美觀);然后在主球正面及背面的頂芽兩側(cè)前后各縱切一刀(豎割或斜割),主球小的可以在球體中央前后各縱切一刀,切口長度為球體高度的2/3,切口深度必須見到鱗莖體內(nèi)葉芽的鞘狀鱗片(外觀為裹住葉芽的白色芽管,俗稱苞片)。要求不割破葉芽的鞘狀鱗片,鱗莖前后的刀口要貫穿。注意不能割傷兩旁的側(cè)芽和子球(否則葉片生長不直)。
。2)蟹爪切割法從雕刻到開花大約需要40至50天。(附圖:蟹爪切割示意圖)
首先按常規(guī)步驟操作,然后將鱗莖橫臥,以葉芽向上微彎的一面為正面,在主球正面,根部之上1厘米左右處,割一條與鱗莖底盤相平行的弧形線并直達主球的兩側(cè),并在弧線兩端向上豎割一刀,把弧線上部的鱗莖片從正面逐層剝掉,弧形線由外及內(nèi)逐層向鱗莖底盤傾斜,直至看到葉芽基部的球狀體(生長點)為止。
在操作過程中,主芽兩側(cè)有時有兩端尖、中間寬的梭形鱗瓣,這種鱗瓣內(nèi)既無葉片更無花苞,應及時把它挖掉。在剝鱗莖片時,應注意保護好從鱗莖球左右兩側(cè)彎曲伸到前面來的葉芽,這種葉芽內(nèi),常有花苞,但并不一定每個鱗莖球左右都有這種葉芽。注意葉芽外有3至4層白色、光滑的鞘狀鱗片(有些花苞小的鞘狀鱗片只有一層),可將外層的鞘狀鱗片小心剝?nèi),只留最?nèi)一層鞘狀鱗片即可,千萬不能因為想看苞片內(nèi)是否有花苞而將最后一層鞘狀鱗片用刀切開,這樣做很容易碰傷花苞(花苞碰傷后很容易開裂,形成敗蕊、腐爛而成啞花)。
最后要用卷刃刀小心剔除葉芽之間梭形的鱗片,使葉芽前半部分外露,后半部分埋在后壁中。雕刻時要求保留鱗莖背部作后壁,因為水仙鱗莖富含營養(yǎng),水仙雕刻損傷的鱗莖不能超過2/3,否則營養(yǎng)不足影響開花,而且保留后壁有利于支撐葉芽和花芽,避免在水洗過程中造成葉芽或花芽的折斷。
第一步切割好后,將水仙鱗莖浸入水中,經(jīng)2至3次清洗,球體無粘液即可放在干燥處陰干。約4至6小時后可做進一步雕刻———精雕,將需要處理的葉片或花苞進行葉緣切削或花葶刮傷,若能水養(yǎng)至葉片返綠后進行精雕則效果更好。精雕時應以左手執(zhí)球,拇指壓在鱗莖盆上端,其余手指分兩邊穩(wěn)住球體,右手用刀從側(cè)面剝?nèi)ト~片外的鞘狀鱗片,此時葉片和花苞顯現(xiàn),葉片向兩側(cè)略微分開。(附圖:葉片彎曲示意圖)若要葉片生長彎曲,必須進行葉緣的切削。切削時用中指頂住要切削葉片的背后向前稍施壓力,使花芽和葉芽間出現(xiàn)縫隙,然后從葉芽和花芽間的裂縫下刀。下刀時,要順著葉片邊緣的平行脈從上到下,由外葉到內(nèi)葉,切去每片葉片的1/5至2/5,直達葉片基部的球狀體,葉片生長失去平衡就會向傷口邊卷曲。葉緣切削寬度越大,切削長度越長,葉片的彎曲度也越大,反之則彎曲較小。哪片葉片不切,哪片葉片就不會彎曲。一般葉緣切削最好不要超過寬度的1/2,否則葉片瘦弱、容易焦黃。如果葉芽基部球狀體沒有切傷,葉片的后期生長就不會受到抑制,葉片就會長成先端略有彎曲而下部依然直立向上的形態(tài)。另外要注意:刀尖不能碰傷葉芽中間的花苞。
若要花朵彎曲或者矮化,可在花苞的下端、花葶基部及其生長點處用刀割傷或用針刺傷,若要花朵彎曲度大一些,可將需彎曲方向的花梗切削1/4,但是要小心,盡量不要將花梗上端的花苞碰傷,也不要將花梗切掉太多,否則花梗易斷。
水仙在水養(yǎng)過程中,葉芽和花芽在不斷地伸長生長,如發(fā)現(xiàn)某些部位尚未達到雕刻造型的預期效果時,仍然可以進行葉緣或花梗的切削,也可以插入牙簽引導花葉向預定的方向生長。
。3)掏空法此法以觀賞球莖為主,故應盡量保留完整球莖。
A.頂端掏空:首先將球莖頂端切除1/3(或更小),然后用卷刃刀從切面將鱗莖內(nèi)部深處的一部分鱗片掏出,再行刪削葉片和雕花梗,并盡可能使葉和花苞彎曲、矮化,使卷曲的花、葉在完整潔白的球莖頂端生長開放。
B.背部掏空:此法從球莖背部進刀,將內(nèi)部的鱗片挖出,留下芽苞,再進行刪削葉片及雕刻花梗。背部雕刻法要求傷口盡量小、球莖正面盡量保持完整。(附圖:背部掏空法)
三、花期控制
水仙對氣溫變化比較敏感,其生長發(fā)育的快慢以及花期的長短與溫度、光照及濕度有關(guān)。水仙生長溫度在4℃至25℃之間,最適宜的溫度是10℃至18℃,氣溫如低于-3℃易受凍害,室內(nèi)養(yǎng)育應注意氣溫不宜高過20℃,并要盡量保證陽光充足。若要在特定的日期開花,除控制好動刀雕刻的日期,更重要的是在水養(yǎng)的后期掌握好溫度的調(diào)控。
在水養(yǎng)水仙的過程中,由于氣溫變化無常,日照條件各不相同,因此所需開花的時期也各不相同。在一般情況下,11月至12月中旬前雕刻水養(yǎng)的水仙球,在陽光充足,白天平均氣溫15℃左右,夜間最低氣溫5℃左右的條件下,40天左右即可開花。較理想的水養(yǎng)條件是:前期(前一周左右)溫度適當?shù)托?℃至10℃),置于陰涼處,抑制葉片生長;生根期(第2至5周)溫度適當高些(12℃至15℃),并置陽光照射處,有利于葉片和花蕾的生長;開花期溫度適當?shù)托?℃至8℃),日照1小時左右,這樣可比一般情況延長花期8天左右。
當花苞高于葉片,苞片變色皺裂時,表明花將開放。從苞片破裂,到苞片下卷需1至2天,苞片內(nèi)的花朵從外露到伸長需1至2天,再過1天花朵開放。也就是說,從苞片開裂到第一朵花開放約需4至5天,從第一朵花開放到花朵盛開約一周時間,從花開到凋萎整個花期約10至15天,如遇高溫干燥則花期縮短。以此推算,若需水仙在預定期限內(nèi)開放,就應在開花前15至20天注意觀察。
當預定開花期20天前發(fā)現(xiàn)花苞伸長,膨脹而且飽滿,苞片薄而透明,而且花苞內(nèi)有水氣或水滴,從這時就要隨時注意,一旦苞片開始變色發(fā)皺,只需7至9天花即開放。如果這時距預定的開花期超過10多天就需進行降溫處理;如果距預定開花期還有10天,這時花苞尚未發(fā)皺變色就必須盡快加溫。
1.降溫處理水仙降溫有幾種方法,一是利用室外的低溫,晝夜放在室外水養(yǎng);二是在夜晚將盤水倒出,放在溫度較低處或把水仙整盆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里;三是經(jīng)常換冷水或用冰塊降低水溫,注意盡量不要凍及根系,水仙在自然環(huán)境下可以抗御-3℃以上的低溫,若盤水結(jié)冰時要自然化凍,不能在陽光或高溫下化凍。
2.加溫處理水仙加溫方法也很多,常見的有下列幾種:(1)日光下水養(yǎng)時,外加玻璃罩或塑料袋,增加小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2)往玻璃罩或塑料袋內(nèi)排放熱蒸氣(利用導管釋放熱蒸氣);(3)用15℃至20℃溫水養(yǎng)水仙(注意水溫會隨著時間延長而降低,效果不佳);(4)放在加溫的房間內(nèi)水養(yǎng);(5)將水仙放在有蓋的木箱或紙箱內(nèi),木箱周圍用黑布遮圍,內(nèi)放60瓦的白熾燈泡,燈距水仙約40至50厘米,注意燈不能靠近木箱壁,以免失火。
造型水仙
‘玉玲瓏’品種
‘金盞銀臺’品種
觀根類水仙
經(jīng)過雕刻的水仙
作者系上海城市管理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教師,自1982年起研究水仙雕刻技術(shù),至今已連續(xù)十屆擔任“上海市中小學生水仙花雕刻比賽”評委。
中曲葉
短曲葉
蟹爪切割示意圖
鱗莖球示意圖
筆架式
蟹爪式
直切法示意圖
葉面彎曲示意圖
長曲葉
背部掏空法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nèi)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謹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zhuǎn)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zhuǎn)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