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業(yè)在我國是一個正在迅速興起的新型產(chǎn)業(yè)。花卉不僅可以用來欣賞,而且還能起到凈化生活空間的作用;ɑ茉谌穗H交往中已逐步成為傳遞友情、表達心愿的媒介,人們常把它作為幸福美好、吉祥和友誼的象征。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花卉的需求量正在迅猛增長,因此,對花卉栽培技術的普及就更顯重要。
一、土壤
要想使栽植的花卉茁壯生長,選擇好培養(yǎng)土十分重要。培養(yǎng)土要根據(jù)花卉的種類去進行配制。如首先要了解所養(yǎng)的花卉之原產(chǎn)地土壤特點再去選土,也可用一種相對來說通用的培養(yǎng)土,它是由腐葉土、細砂、園土各一份的比例混勻配成,這種培養(yǎng)土栽培效果比較好,多數(shù)花卉使用它都生長得非常茁壯。
腐葉土可以用坑埋法制。呵锛,將闊葉樹的落葉收集起來,填到挖好的坑里用腳踩實。當填入坑中的落葉距地表10,厘米左右時,往坑里倒水剛沒過落葉為度。等到大部分水滲到地下,再往落葉上蓋土踩實,然后在坑上加蓋一塊塑料薄膜。來年春季將腐葉從坑挖出,間隔數(shù)日翻倒一次,令其風化過篩即成腐葉土。這種土的透氣性好,保水力強,呈酸性反應,不含石灰質,且肥力持久。
二、澆水
澆水操作對花卉栽培來說至關重要,很多人往往由于掌握不好這項技能而影響了花卉栽培的效果。
花卉類型:不同的花卉,需水量也不同,例如,水生植物一刻也離不開水,多肉植物每周澆水一次反而有益,而觀葉植物大多需要經(jīng)常保持土壤處于微潮狀態(tài)。
植株狀態(tài):通常較小的植株或新繁殖的植株不耐旱;較大的植株或已成型的植株較耐旱。
栽培地點:擺放在露天的花卉需水較多,擺放在溫室的花卉需水較少。季節(jié)變化:夏季干燥炎熱,花卉需水較多,冬季低溫,花卉生長慢,蒸騰量小,澆水就要少一些。土壤濕度:對于處在生長狀態(tài)中的花卉,無論是地栽者還是盆栽者,土壤變干就要澆水。
秋冬,隨著氣溫的降低,很多不耐寒的花卉要入室避寒。但是,由于澆水不當,花卉或落葉,或徒長,甚至發(fā)生死亡的現(xiàn)象。因此,首先應該注意的是澆水時間,最好在睛朗的上午澆水,盡量少在晚間澆水。此外還要注意掌握大棵多澆、小盆勤澆的原則。再有,當花卉入室后,一定要等到盆土見干后澆水,即使是性喜濕潤土壤的花卉,例如馬蹄蓮、四季秋海棠等,也要待盆土表面見干后再去澆水。而那些性喜環(huán)境干燥的花卉,例如虎皮掌、仙人球等,一定要待盆土從上到下都風干后再去澆水。
三、施肥
為了保證所有的花卉生長正常,開花繁多,施肥是必不可少的。
是否缺肥:花卉并不是在一生中所有階段都需要大量的肥料。除了在生長旺盛期里應該及時補充肥料之個,其它例如幼苗期、休眠期、衰老期等階段并不需要太多的肥料。
搞清肥性:由于肥料的種類較多,要知道哪些是有機肥,無機肥.叨5些是單一肥,復合肥。要清楚這些肥料的作用、特點、用法。然后再根據(jù)花卉缺肥的情況確定該施何肥,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肥料施法:肥料的施用一般分為基肥和追肥兩種形式;室话悴捎梅市нt緩的有機肥,追肥一般采用肥效迅速的無機肥,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將其溶解在水里配成0.1%至0.5%的肥料溶液,即所說的肥水再進行澆灌或噴灑。
施肥環(huán)境:施肥后,澆水一定要及時跟上,讓陽生花卉接受充足光照,給陰生花卉合理遮蔭擋光,以保證它們的同化作用順利進行。
在冬季,對生長迅速的花卉要多施肥,如吊蘭、文竹、君子蘭、秋海棠、天竺葵、仙客來、香石竹等,最好每周澆一次肥水;對生長緩慢者應該少施肥,如杜鵑、扶桑、含笑、菊花、茉莉、蘇鐵、山茶、龜背竹、香豌豆等,可以間隔半月施一次肥水;對生長停滯者必須免施肥,如桂花、荷花、石榴、月季、液丁香、虞美人等,整個冬季根本不用追肥。
四、光照
花卉要長得好,必須要按照花卉的習慣去安排種植地點。喜歡強光環(huán)境的花卉有:半支蓮、波斯菊、變葉木、虎刺梅、虎皮掌、黃金盞、金魚草、菊花、龍舌蘭、玫瑰、美人蕉、米蘭、茉莉、木本象牙紅、牡丹、三色堇、芍藥、石榴、睡蓮、唐菖蒲、天竺葵、香石竹、仙人球、橡皮樹、晚香玉、一串紅、月季、無花果、紫羅蘭等。喜歡弱光環(huán)境的花卉有:白鶴芋、龜背竹、含笑、蝴蝶蘭、綠蘿、蒲葵、天門冬、鐵線蕨、文竹、鴨跖草、一葉蘭等。
夏季,對需要遮蔭的花卉須利用蔭棚、或利用樹木、房屋的陰影及攀緣植物對花卉進行遮蔭,以免日光直射。
五、通風
在通風環(huán)境中可以滿足花卉對二氧化碳的需要,這樣就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更多的養(yǎng)分營造植株自身器官,屬于這一類的花卉有:大麗花、扶桑、荷蘭菊、瓜葉菊、菊花、木本象牙紅、茉莉、葡萄、石榴、天竺葵、一品紅、月季等。
由于喜歡背風環(huán)境的花卉多原產(chǎn)熱帶雨林,它們喜歡空氣濕度較高的郁蔽環(huán)境。屬于這一類的花卉有:芭蕉、白鶴竽、斑馬竹芋、波士頓蕨、龜背竹、荷花、紅鶴竽、蝴蝶蘭、紅寶石喜林芋、綠寶石喜林芋、石斛蘭、鐵線蕨等。這類花卉應擺放在有遮擋物之處進行管理,使風害的損傷降低到最小程度。
六、換盆
春末夏初,是給盆栽花卉換盆比較集中的階段。掌握正確的花卉換盆方法很有必要。
在準備換盆的前兩天,先給需要換盆的花卉澆些稀薄的肥水。這樣植株易從花盆里磕出,緩苗的時間大大縮短。爾后,把所用的花盆、基肥、栽培土壤等陸續(xù)準備好。在換盆時,左手扶盆土,右手托盆底把花盆翻過來在土板或臺階上輕磕花盆盆沿,并根據(jù)情況變換著磕擊位置,這樣就能把土坨從花盆中取出。如果土坨表面布滿了老根,要用快刀適當切去一些,并削去一部分肩土、腳土。在整個操作中切忌肥土坨弄散。往準備好的花盆里放一薄層栽培土壤,再放少量基肥。用一些栽培土壤把基肥蓋住后將修整好的土坨放到花盆里扶正,填上栽培土壤。
注意盆土表面于花盆盆沿要留下幾厘米的空地,這樣便于其后澆水,因此在填栽培土壤時把其加到比土坨表面略高處為宜。然后給剛換好盆的花卉澆一次透水。切記在澆水前先把花盆放在不礙事和適合花卉緩苗的地方。因為在燒水后立即搬動花盆一是盆土含水較多搬動不便,二是此時移盆會使栽培土壤從花盆底孔漏出,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七、病害
花卉病害的原因有非傳染性病害和傳染性病害兩種。非傳染性病害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有溫度、陽光、濕度、旱、澇、嚴寒、養(yǎng)分不足或失調和機械損傷等。如夏天烈日下缺水植株枯萎或局部灼傷、葉子焦邊;冬季葉片遭受凍害;喜酸性花卉長期用堿性的水質澆灌造成缺鐵,葉片黃化變白甚至干枯,空氣中有毒氣體的污染等,這類病害只殃及該受害植物的本身不能進行再傳染。傳染性病害由真菌、細菌,病毒等,在植物體寄生所引起的疾病,在適宜環(huán)境下能迅速繁殖蔓延擴大,造成災害。常見的有:
立枯。哼@是一種花卉生產(chǎn)上比較常見的病。病原菌主要浸染植物根頸部和嫩莖接近地面的部分,初期出現(xiàn)褐色病斑,后來表皮壞死,發(fā)展嚴重時整株枯死。多年生木本花卉染病后組織已木質化,表現(xiàn)為直立枯萎,如扶桑、茉莉,唐菖蒲如病菌浸染播種幼苗的嫩莖基部則幼苗很快自地面處倒伏,故又稱猝倒病。常見于一串紅、瓜葉菊、雞冠花、香石竹等幼苗階段。露地栽培以5月中旬至8月發(fā)病率最高;溫室或溫床多在幼苗具1—2片真葉時發(fā)病。
防治措施首先必須對育苗用土徹底消毒,每平方米用40%的福爾馬林50毫升加水10公斤澆灌床土,用草簾蓋上經(jīng)一周后播種或栽種。在播前對易染病的花卉種子用種子重量千分之二的賽力散拌種,并將畦地灌足底水以保證幼苗出土后三周內不缺水,幼苗出土后可每平方米澆灌1%的硫酸亞鐵2--4公斤進行預防。并應及早間苗加強通風。對初得病的幼苗可用50%的代森銨溶液300—400倍的稀釋液,每平方米澆灌2—4公斤滅菌保苗。對易得病的花卉在發(fā)病期(5—8月),可每兩周澆灌一次上述的藥液,以制止病菌的發(fā)生。
白粉。菏腔ɑ艹R姷囊环N病害,危害植物的葉、嫩梢、花柄等部位甚至全株。發(fā)病部位初期淡灰色,繼而生出一層白粉狀或茸毛狀物,當它們布滿葉片以后使葉內卷、嫩梢彎曲停止生長。有時也侵染未開放的花蕾,最后造成落葉或使植株死亡。白粉病發(fā)生的特點是當氣溫達到18—30℃,空氣相對濕度為55—85%,尤其當環(huán)境比較悶熱,不通風時最易發(fā)生。
防治措施 主要應改善栽培條件,控制溫度、濕度,注意通風透光。栽培中應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以增加植株抗性。發(fā)病初期要及時摘去染病的葉片和花梗并集中燒掉,或將病株隔離;或噴波美0.3度的石硫合劑。發(fā)病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謹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