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椿皮蠟蟬,斑蠟蟬。
【目科】同翅目.蠟蟬科。
【學(xué)名】Lycorma delicatula
【分布】華北、華東、西北、西南、華南以及臺灣等地區(qū)。
【危害對象】櫻花、梅花、珍珠梅、海棠、桃花、石榴等花木。
【危害征狀】 以成蟲、若蟲群集在葉背、嫩梢上刺吸危害,棲息時頭翹起,有時可見數(shù)十頭群集在新梢上,排列成一條直線;引起被害植株發(fā)生煤污病或嫩梢萎縮,畸形等,嚴(yán)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發(fā)育。
【形態(tài)特征】
(1)成蟲:體長14~20毫米,翅展40~50毫米,全身灰褐色;前翅革質(zhì),基部約三分之二為淡褐色,翅面具有20個左右的黑點;端部約三分之一為深褐色;后翅膜質(zhì),基部鮮紅色,具有7~8點黑點;端部黑色。體翅表面附有白色蠟粉。頭角向上卷起,呈短角突起。
(2)卵:長圖形,褐色,長約3毫米,排列成塊,披有褐色蠟粉。
(3)若蟲:體形似成蟲,初孵時白色,后變?yōu)楹谏w有許多小白斑,一至三齡為黑色斑點,四齡體背呈紅色,具有黑白相間的斑點。
【發(fā)生規(guī)律】一年發(fā)生1代。以卵在樹干或附近建筑物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若蟲孵化危害,5月上旬為盛孵期;若蟲稍有驚動即跳躍而去。經(jīng)三次蛻皮,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活動危害至10月。8月中旬開始交尾產(chǎn)卵,卵多產(chǎn)在樹干的南方,或樹枝分叉處。一般每塊卵有40-50粒,多時可達(dá)百余粒,卵塊排列整齊,覆蓋自蠟粉。成、若蟲均具有群棲性,飛翔力較弱,但善于跳躍。
【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結(jié)合冬季修剪,刷除卵塊。
(2)藥劑防治:若、成蟲發(fā)生期,可選噴40%氧化樂果乳油l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