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美甜瓜斑潛蠅,蔬菜斑潛蠅,苜蓿斑潛蠅。
【目科】雙翅目,潛蠅科。
【學名】Liriomyza satirae (L.verbenicola ,L.canomarginis)
【分布】海南、廣東、上海、廣西、江蘇、江西、山東、遼寧、福建、浙江、云南、四川、重慶、安徽、貴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區(qū).
【危害對象】菊花、金盞菊、大麗花、向日葵、羊蹄甲等多種草花。
【危害癥狀】以幼蟲潛食葉肉,破壞葉組織,降低光合作用;危害嚴重時,導致早期落葉、落蕾。在植株幼齡期,可使被害植株發(fā)育推遲并造成死亡;可傳播多種病毒病害。
【形態(tài)特征】
(1)成蟲:體小,長1.3~2.3毫米,翅展1.3~2.3毫米,淡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腹面黃色,后緣小盾片鮮黃色,足和體下部淡黃褐色,頭黃色,復眼醬紅色。雌蟲體比雄蟲稍大。
(2)卵:乳白色,稍透明,橢圓形,大小(0.2~0.3)毫米×(0.1~0.15)毫米,常被產(chǎn)于葉表皮下面,不易發(fā)現(xiàn)。
(3)幼蟲:分三個齡期,一齡幼蟲較透明,二三齡幼蟲為鮮黃色或淺橙黃色,蛆狀,蟲體二側(cè)緊縮;老熟幼蟲長3毫米,腹末端有一對圓錐形的后氣門,在氣門頂端有3個小球狀突起為后氣門孔。
(4)蛹:橢圓形,腹部稍扁平,淺橙黃色,有時暗至金黃色;當蛹色由淺黃色變?yōu)辄S褐色或深褐色時,成蟲即咬破蛹殼飛出。
【發(fā)生規(guī)律】幼蟲蛆狀,潛入葉表皮下危害,取食柵欄組織,形成蛇形危害狀,蟲道不穿透主脈,若遇主脈則沿主脈走向或折回,蟲道形狀還有環(huán)形和絲蟲形,少數(shù)回頭取食形成雙向蟲道。幼蟲一星期左右老熟,破葉表皮落地化蛹,少數(shù)在葉面化蛹。成蟲羽化后有補充營養(yǎng)的習性,羽化一天后即交尾,第二天可產(chǎn)卵,卵產(chǎn)在葉正面,老葉和未充分展開的葉片上不產(chǎn)卵。此蟲在海南省可終年危害。在江蘇以蛹在枯枝落葉上或土縫中越冬,人土深度2~3厘米,5厘米以下少見。在山東濰坊,越冬蛹在野外50天死亡率可達100%;但在溫室中是可以越冬的。該蟲在1 5~26℃溫度條件下完成一個世代只需16~20天;海南年發(fā)生21~24代,世代重疊。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避免傳播危害。
(2)藥劑防治:可噴施1%滅蟲靈乳油l 000~2 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l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