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槐的基本信息以及用途
山槐的基本信息
生物科屬
豆科、合歡屬
別名山合歡、夜合歡
地理分布
分布于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及湖北、河南、陜西、甘肅等省區(qū),越南、緬甸、印度亦有分布。原生于山坡疏林中。
形態(tài)特征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通常高3-8米;枝條暗褐色,被短柔毛,有顯著皮孔。二回羽狀復(fù)葉;羽片2-4對(duì);小 葉5-14對(duì),長(zhǎng)圓形或長(zhǎng)圓狀卵形,長(zhǎng)1.8 - 3.5厘米,寬7-17毫米,先端圓鈍而有細(xì)尖頭,基部不等側(cè),兩面均被短柔毛,中脈稍偏于上側(cè)。
頭狀花序2-7枚生于葉腋,或于枝頂排成圓錐花序;花初白色,后變黃,具明顯的小花梗;花瞥管狀,長(zhǎng)2-3毫米,5齒裂;花冠長(zhǎng)6-8毫米,中部以下連合呈管狀,裂片披針形,花粵、花冠均密被長(zhǎng)柔毛;雄蕊長(zhǎng)2.5 -3.5厘米,基部連合呈管狀。莢果帶狀,長(zhǎng)7-17厘米,寬1.5 -3厘米,深棕色,嫩莢密被短柔毛,老時(shí)無毛;種子4-12顆,倒卵形;ㄆ5-6月;果期8-10月。
山槐的用途
本種生長(zhǎng)快,能耐干旱及瘩薄地。木材耐水濕;花美麗,亦可植為風(fēng)景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