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基本信息以及栽培技術
千屈菜基本信息
科名:千屈菜科
科屬:千屈菜科千屈菜屬。
別名:對葉蓮對牙草,馬鞭草、敗毒草。
來源:為千屈萊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秋季采收。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草本食品), 高30~100厘米,全體具柔毛,有時無毛。莖直立,多分枝,有四棱。葉對生或3片輪生,狹披針形,長4~6厘米,寬8~15毫米,先端稍鈍或短尖,基部圓或心形,有時稍抱莖?偁罨ㄐ蝽斏;花兩性,數(shù)朵簇生于葉狀苞片腋內(nèi);花萼筒狀,長6~8毫米,外具12條縱棱,裂片6,三角形,附屬體線形,長于花萼裂片,約1.5~2毫米;花瓣6,紫紅色,長橢圓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長6短;子房無柄,2室,花柱圓柱狀,柱頭頭狀。蒴果橢圓形,全包于萼內(nèi),成熱時2瓣裂;種子多數(shù),細小;ㄆ7~8月。
生長習性
千屈菜原產(chǎn)歐洲和亞洲暖溫帶,因此喜溫暖及光照充足,通風好的環(huán)境,喜水濕,我國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長在沼澤地、水旁濕地和河邊、溝邊,F(xiàn)各地廣泛栽培。比較耐寒,在我國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在淺水中栽培長勢最好,也可旱地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土質(zhì)肥沃的塘泥基質(zhì)中花艷,長勢強壯。
千屈菜栽培技術
科屬及別名:千屈菜科千屈菜屬。因其葉呈柳樹葉狀,又稱水柳、水枝柳和水枝錦。
形態(tài)特征:千屈菜為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株高40~120厘米。葉對生或輪生,披針形或?qū)捙樞,葉全緣,無柄。地下根狀粗狀,木質(zhì)化。地上莖直立,4棱。長穗狀花序頂生,多而小的花朵密生于葉狀苞腋中,花玫瑰紅或藍紫色,花期6~10月。 同屬植物約27種,常見栽培的有光千屈菜,原產(chǎn)日本和朝鮮。全株光滑,莖細長,花紫紅色。大花桃紅千屈菜花穗大,桃紅色。毛葉千屈菜花穗大,全株被絨毛覆蓋。
產(chǎn)地和生長習性:千屈菜原產(chǎn)歐洲和亞洲暖溫帶,因此喜溫暖及光照充足,通風好的環(huán)境,喜水濕,我國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長在沼澤地、水旁濕地和河邊、溝邊,F(xiàn)各地廣泛栽培。比較耐寒,在我國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在淺水中栽培長勢最好,也可旱地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土質(zhì)肥沃的塘泥基質(zhì)中花艷,長勢強壯。
栽培管理:千屈菜生命力極強,管理也十分粗放,但要選擇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盆栽可選用直徑50厘米左右的無底洞花盆,裝入盆深三分之二的肥沃塘泥,一盆栽五株即可。如要做成微型盆栽盆徑可選20厘米左右,生長期不斷打頂促使其矮化分蘗。生長期盆內(nèi)保持有水。露地栽培按園林景觀設計要求,選擇淺水區(qū)和濕地種植,株行距30×30厘米。生長期要及時拔除雜草,保持水面清潔。為增強通風剪除部分過密過弱枝,及時剪除開敗的花穗,促進新花穗萌發(fā)。在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下,一般沒有病蟲害,在過于密植通風不暢時會有紅蜘蛛危害,可用一般殺蟲劑防除。冬季上凍前盆栽千屈菜要剪除枯枝,盆內(nèi)保持濕潤。露地栽培不用保護可自然越冬。一般2~3年要分栽一次。
繁殖方法:千屈菜可用播種、扦插、分株等方法繁殖。但以扦插、分株為主。扦插應在生長旺期6~8月進行,剪取嫩枝長7~10厘米,去掉基部三分之一的葉子插入無底洞裝有鮮塘泥的盆中,6~10天生根,極易成活。分株在早春或深秋進行,將母株整叢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快才切取數(shù)芽為一叢另行種植。
用途:千屈菜多用于水邊叢植和水池遍植,也做水生花卉園花境背景。還可盆栽擺放庭院中觀賞。
文章版權: 華夏園林商情 栽培技術養(yǎng)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