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天牛又名褐天牛,俗名水牛。在豫西產區(qū)中,發(fā)生普遍,是危害果樹的一種主要害蟲。以幼蟲鉆蛀枝、干的木質部,造成樹勢衰弱、生長不良繼續(xù)影響到果品產量和質量。其防治方法有以下四種效果頗佳。
一、捉成蟲。七月中下旬,成蟲羽化后,需經過10到15天產卵,期間白天不大活動。在成蟲盛發(fā)期,特別在雨后,采取人工撲捉殺之,是一項治本之策。
二、除卵 桑天牛的卵,主要產在2厘米以上的枝條陽面,距分叉處10厘米左右。成蟲產卵時,做川字的刻槽,產卵一粒于其中。
因此,在7、8月份查找川形產卵槽,用尖刀將卵挑出刺破即可。
三、刺殺幼蟲 幼蟲孵化后,鉆入木質中部打洞,并隔一段距離向枝干上有排泄口時,可用尖細鐵絲從新鮮蟲孔插入,反復在洞道內扎刺,以殺死幼蟲于其內。也可用鋼絲做一先端帶尖溝的彈簧式刺探器,緩緩施人洞道內,直至底部以刺殺幼蟲。
四、毒殺幼蟲 初齡幼蟲,剛入木質部時,可取敵敵畏,敵百蟲等沙蟲劑20-30倍液,用大號注射器將藥液注入蟲道,若幼蟲已深入枝干并鉆有排糞孔時,查找出最下部排糞孔,將藥液由此注人蟲道內,然后削一小木樁將孔口堵嚴,即可將幼蟲殺死于其中。生產中也有用藥泥或藥棉球,樟腦丸等塞入蟲洞毒殺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