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xiàn)代城市景觀環(huán)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在有充足資金做保障和不破壞原有生態(tài)資源的條件下,通過大樹移栽優(yōu)化城市綠地結構,迅速提升城市景觀,在近期已成為加速城市園林綠化進程的重要手段。因此,掌握科學的大樹移栽技術,提高成活率,確保資金高效利用,是園林綠化科研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近年來的科學研究與生產(chǎn)實踐,積累如下移栽技術經(jīng)驗。
一是選擇移栽苗。經(jīng)過人工培育與移栽過的大樹,根系發(fā)達,須根多,適應能力強,易成活。
二是注意樹木的原有生長方向。挖掘時做好南北向標記,保證栽植時的陰陽面與原有立地條件一致。
三是選擇“服務壽命長”的樹種進行移栽。壽命短的樹種移栽成活后,很快就會衰老,長勢弱,達不到預期的綠化效果。
四是挖掘的土球要多帶吸收根。按照行業(yè)標準做到隨掘、隨運、隨栽,避免吸收根因暴露時間久而遭受傷害。
五是做好修剪、施肥、保溫保濕等工作。通過移栽后的精心養(yǎng)護管理,維持植物體內(nèi)上下水分的平衡代謝等。
當然,掌握以上移栽技術,只是保證大樹移栽成活的一個方面。在實踐中,選擇合理的移栽時間,為植物生長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是影響大樹移栽成活的一個重要方面,甚至是決定移栽成敗的關鍵。這里所指的“栽植時間”要從多個方面理解。
一是要有充足時間做好移栽前的準備工作。根據(jù)樹木成活原理:大樹所帶吸收根越多,栽植后越易成活。吸收根一般分布在樹冠投影的外圍,理論上講,土球至少應有樹冠大小。實際操作因運輸難度不可能挖掘較大土球,為此,必須采取斷根縮坨法促進大樹的須根生長。主要做法是,在栽植前兩年,以樹干胸徑的5倍為直徑圍繞樹干的外圍挖條溝,寬約30至40厘米、深約50至70厘米,然后將疏松土回填入溝內(nèi)。第一年春季沿溝間隔挖幾段,向溝內(nèi)回填新土;第二年挖剩下的另外幾段,向溝內(nèi)回填新土;待到第三年長出許多須根后,再移栽。
二是把握一年中適宜移栽的時間。要保證樹木栽植能成活,關鍵要做到樹體上下水分等代謝平衡。根據(jù)這一原理,一般以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栽植為宜。在實踐中,因不同地區(qū)、不同環(huán)境條件,可分為春栽、雨季栽植、秋栽、冬栽。春栽:春季是樹木開始生長的大好時期,且多數(shù)地區(qū)土壤水分充足,是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主要栽植季節(jié)。在冬季嚴寒地區(qū)或在當?shù)夭簧跄秃倪吘墭浞N以春栽為妥,可免防寒越冬之勞。雨季栽植:春旱,特別是秋冬也干旱的地區(qū),以雨季栽植為好。秋栽:秋季氣溫逐漸下降,蒸騰量較低,土壤水分狀況較穩(wěn)定,樹木貯藏的營養(yǎng)較豐富,多數(shù)樹木的根系生長有一次高峰,樹木能充分吸收地下的水分。因此適宜秋栽的地區(qū)較廣泛,且以一落葉即栽植為好。冬栽:在冬季土壤基本不結冰的華南、華中、華東等長江流域可進行冬栽。在冬季嚴寒的東北部、東北大部,由于土壤凍結較深,對當?shù)剜l(xiāng)土樹種,可用凍土球移栽,優(yōu)點是利用冬閑,省包裝和運輸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