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主要針葉造林樹種優(yōu)樹子代遺傳測定的制種、育苗、苗期測定、造林測定、測定林管理的基本技術要求,規(guī)定了測定林的調查、數(shù)據(jù)整理分析的方法以及必須提供的試驗資料。 本標準適用于主要針葉造林樹種優(yōu)樹單、雙親譜系子代遺傳測定。
2 引用標準 GB2772-81 林木種子檢驗方法
3 名詞術語
3.1 基因型(genotype)和表現(xiàn)型(Phenotype) 基因型是一株樹木所有遺傳基礎的總和。 表現(xiàn)型是一株樹木所有性狀的總和,是基因型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3.2 子代遺傳測定(genetic testing) 將優(yōu)樹的子代,按田間試驗設計建立測定林分,以區(qū)分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大小,評定優(yōu)樹的遺傳價值,找出優(yōu)良的基因型的試驗過程,稱為子代遺傳測定。
3.3 親本(Parent) 用來進行交配的雄性(父本)和雌性(母本)樹木個體的統(tǒng)稱。
3.4 交配設計(mating design) 以測定優(yōu)樹遺傳價值為目的而制定的各種交配方式。其分為單親譜系交配設計和雙親譜系交配設計。
3.5 單親譜系交配設計(incomplete pedigreed mating design) 指獲得的后代只知道母本的一類設計。常用的有自由授粉交配設計和多系混合花粉交配設計。
3.6 雙親譜系交配設計(complete pedigreed mating design) 指獲得的后代父母本都清楚的一類交配設計。常用的有循環(huán)單交設計(circular mating design)和分組不連續(xù)半雙列交配設計(disconnected diallal mating design)(參見附錄A)
3.7 配合力(combining ability) 在一定的交配系統(tǒng)中,親本產(chǎn)生理想個體的潛在能力。其分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3.8 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和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 在一個交配系統(tǒng)(設計)中,一個親本與其他各親本交配所得的子代性狀平均表現(xiàn),稱為這個親 本的一般配合力;兩個特定親本交配,其子代平均值與兩親本一般配合力的離差,則稱為這兩個親本 的特殊配合力。
3.9 對照(check) 簡作CK。是試驗中衡量參試家系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優(yōu)劣的基準處理。
3.10 現(xiàn)實增益(real-gain) 被測家系某個性狀平均值高于試驗中對照的百分比(%)
3.11 田間試驗設計(experimental design) 按數(shù)理統(tǒng)計的原理和方法,將試驗合理地布置于田間的各種方法。常用的有隨機完全區(qū)組設計(randomized complete-block design)和巢式設計(nested design)。
4 測定種子制備
4.1 單親譜系種子通過自由授粉或多系混合輔助授粉交配設計獲得。
4.1.1 自由授粉種子從優(yōu)樹上采集。
4.1.2 對已進入正常結實期的種子園,一個供試家系的種子應從種子園5個以上分系植株樹冠上部采集,并等量混合。
4.1.3 對結實初期的種子園,用20個以上的優(yōu)樹無性系的混合花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后,分系采集種子供試。
4.1.4 采種量視不同樹種而異,多點測定時采種量須滿足營造3個以上測定點。
4.2 雙親譜系種子通過控制授粉獲得(參見附錄A、附錄B)。
4.2.1 控制授粉在優(yōu)樹收集區(qū)或種子園的嫁接植株上進行。
4.2.2 交配設計以采用6×6分組不連續(xù)半雙列交配法為主。
4.2.3 控制授粉過程要嚴格防止不同無性系花粉相互污染。
4.2.4 授粉后每個組合或枝條均拴能耐久的標簽,并作好記錄,嚴防混淆。
4.3 對照用種子
4.3.1 子代測定試驗必須設置對照。
4.3.2 單親譜系子代測定試驗設: a. CK1——種子園供種區(qū)域內種子來源清楚的一般生產(chǎn)用種; b. CK2——測定點所在地優(yōu)良林分10株以上平均木的混系種子。確定平均木用目估法。測定點所在地區(qū)沒有優(yōu)良林分時,用優(yōu)樹分布區(qū)的混合種子。
4.3.3 雙親譜系子代測定設: a. CK1——同4.3.2a b. CK2——參與交配親本無性系的種子園自由授粉種子等量混合。
4.3.4 第三代種子園子代測定設: a. CK1——同4.3.2a; b. CK2——第一代種子園的自由授粉混系種子; c. CK3——當?shù)胤N子園中最優(yōu)無性系自由授粉種子。
4.3.5 對照種子取樣方法按GB2772執(zhí)行。
4.3.6 對照種子用量按下列兩種情況確定: a. 不分組隨機區(qū)組設計試驗對照種子用量為一個被測系種子量的一倍; b. 分組隨機區(qū)組設計試驗對照種子的用量為一個被測系種子量的五倍。
4.4 參試種子均要分系采收、處理、包裝。
4.5 種子袋要設兩個標簽,一個拴袋口,另一個置袋內,嚴防混淆。
4.6 詳細記錄參試種子來源、數(shù)量、質量等數(shù)據(jù)(參見附錄C)。
5 苗木培育
5.1 田間試驗主要用隨機完全區(qū)組設計。試驗地條件要求基本一致。每個試驗的重復不少于3次。每行播種量須相同。試驗的其他條件也應基本一致。
5.2 播種時間同一試驗不能超過兩天,同一重復必須1次播完。
5.3 試驗地周圍必須設置同樹種的保護床、行。保護床1床以上,保護行3行以上。
5.4 播后及時核實,繪制田間排列圖。不同處理間應設置地面標記。
5.5 苗期試驗期間各項管理措施要一致,并作詳細記錄。
6 苗期觀測
6.1 在移植前測量全部苗木的高度,統(tǒng)計分析苗期生長差異。苗床步道邊各兩株苗木不調查。
6.2 抗性差異在發(fā)生時及時記錄。
6.3 需進行中短期抗性等特殊試驗或測定的,可根據(jù)需要留床或作圃地移植,并視需要增加觀測項目和次數(shù)。
6.4 苗高測量誤差不超過1cm,數(shù)據(jù)記載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記載表式見附錄E。
7 營造測定林
7.1 苗木
7.1.1 核對并清點試驗內各家系苗木數(shù)量。
7.1.2 按測定林營造設計要求分配苗木,確定起苗方案。
7.1.3 任一單親家系苗木總數(shù)低于設計要求數(shù)的75%、雙親家系低于60%時,不參加遺傳測定試驗。
7.1.4 任一重復內某個家系苗木數(shù)低于設計要求90%的家系,從鄰近的重復同一家系中調配,調配后仍達不到7.1.3條規(guī)定的,用其他苗木替代。替代植株視為補植株。
7.1.5 起苗時,除剔去機械損傷苗木外,其余各家系苗木均不能挑選。
7.
此文章共有2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