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我是上海的,今天來開會的大多數(shù)是做園林苗木的,而我是做花卉的,我們公司是1993年成立的,是臺資和新加坡合資的企業(yè),主要生產(chǎn)花卉種苗,以蝴蝶蘭為主,現(xiàn)在的年產(chǎn)量大概有2000萬,大概有1000萬出口到美國、歐洲和日本。
今天講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但是怎么應對這個危機?前面大家講了很多宏觀的東西,我就講講我們公司是怎么做的。由于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從2008年1月份到9月份我們的出口量下降了39%,金額方面的單價都下降了,因為我們確實是一個外向型企業(yè),我跟大家說說我們是怎么做的。
我們利用金融危機以后整個勞動力比較便宜,各方面成本比較低,我們公司利用這個機會在全國各地擴大銷售點,因為我們本來有50%是出口,本來我們有4、5個點,今年準備擴大到10個銷售點,因為現(xiàn)在成本比較低,建銷售點無論從門面成本還是其他成本都比較低。第二在灌木方面我們公司也沒有縮小,就是利用一些企業(yè)空閑的溫室去生產(chǎn),因為大家都知道花卉的生產(chǎn)周期比較長,當經(jīng)濟形勢很好的時候、突然需要東西的時候連苗都買不到,所以我們把規(guī)模擴大了,另外還招聘了大批的工人,把質量提高,這樣做到后起勃發(fā)。
第二個做法是在產(chǎn)品結構上也進行了一些調整,我們是一個非常專業(yè)的公司,因為是新加坡外資企業(yè),是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所以我們以前做得非常專業(yè),就做蝴蝶蘭,在國內(nèi)從規(guī)模來說還是比較大的一個公司,所以在品種多樣化上面我們不走一條路,為什么今天來參加這個會,也想不只從花卉角度去考慮,我想我們可以在苗木這一塊有一個商機,我們當然不會從事苗木生產(chǎn),我們公司有500個規(guī)模的操作工,所以生產(chǎn)能力相當強,我們現(xiàn)在具備勞動力的生產(chǎn)能力能達到2000萬株,但現(xiàn)在設備還沒有滿負荷生產(chǎn),今天來參加這個會是想來聽聽大家的思想。
第二,我們也希望在木本花卉、珍惜樹種方面取得一點突破,植物里面有很多個體化的差異,比如無性繁殖植物茶油或者經(jīng)濟植物,所以大家如果有這個方面的需要可以跟我們公司聯(lián)系,謝謝大家!
劉青林:一個品種的選擇確實非常重要,還是要提前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