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杜鵑花的記載,早見于漢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書中將“羊躑躅”列為有毒植物。杜鵑花的栽培歷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到唐代,出現(xiàn)了觀賞的杜鵑花,此時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對杜鵑花情有獨鐘,不但寫下了許多贊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次移植未成活,寫下了“爭奈結(jié)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終于移植成活,詩曰:“忠州洲里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shù)!睋(jù)記載,唐貞觀元年(627年)已有人收集杜鵑品種栽培,有名的是鎮(zhèn)江鶴林寺所栽培的杜鵑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