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齡:1-2年
地徑:1-2公分
高度:80公分以上,發(fā)貨時可以截桿。
純度:
成活率:97%
冠幅:40公分以上
栽種時間:秋季落葉后和春季萌芽前
栽種方法:一般鮮食棗栽植的株距為2m,行距為3m,栽111株;或株距1.5m,行距2.5m,栽177株;或株距1m,行距2.5m,栽266株。栽植前先按株行距挖長、寬、高各60cm-80cm的定植坑或定植溝,栽時將心土與腐熟的有機肥混勻放入坑或溝下層25cm-30cm,再填入表土,栽時將棗苗放在丘頂,使根系在丘面分散開,填滿后將苗木稍稍上提,并用腳踏實,使根系舒展并與土密接,栽植深度以原根莖為準,栽后澆足定根水。
品種介紹:1.梨棗果實特大的棗樹新品種,9月中旬成熟,近園形,單果平均重31.6克,單果重82.7克,果肉厚白色,質地酥脆,汁多,味甜。鮮棗含糖量23.5%,含酸量0.36%,維生素C每百克果肉含392.5毫克,不溶性固形物27.9-33.1%,核長紡錘形,核面粗糙,溝紋深,先端而漸尖,基部略鈍,無種仁,果實品質上。
2.冬棗2號狀如蘋果,有“小蘋果”之稱。平均單果重20g左右;色澤光亮赭紅;味質,皮薄肉脆,細嫩多汁,甘甜清香,營養(yǎng)豐富。沾化冬棗含人體所需的19氨基酸和A、B、C、P等多種維生素,含糖量17%,維生C352cg/100g。與其它果品相比,是蘋果的70倍,梨的140倍。
3.葫蘆棗新選育推廣品種,果實為長倒卵形,果重10~15克,從果頂部與胴部連接處開始向下收縮變呈乳頭狀,既似倒掛的葫蘆,又似小猴縮脖而坐,因此得名。果面光滑,果皮褐紅色。是稀有的食用兼觀賞品種,作為經濟林栽培,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4.大王棗屬巨型鮮食性水果新品種,大王棗以其個大果重,汁多蜜甜,含糖量高為主要特征,一般的大如雞蛋,較大的比鴨蛋還大,堪稱棗中,亦稱巨王棗。平均單果重50克左右,的70—80克,500克10個左右。大王棗果肉松脆可口,含糖量高,每百克果肉,鮮果含糖32.26%、干果含糖 85.37%,所以很甜。農歷7月左右成熟,年栽植大王棗苗,次年試果,第三年開始進入盛果期,產鮮果1000-1500千克,年產值萬元左右。
病蟲害防治
1.黑斑病。黑斑病在各冬棗產區(qū)均有發(fā)生,而且有加重的趨勢。冬棗黑斑病在坐果前主要侵染葉片,以后從幼果開始就危害果實。感病果實病斑呈黑褐色,圓形,外圍有不同顏色的暈圈或無果實皮層或部分果肉稍有凹陷或腐爛。根據新研究表明,病源為菸草赤星病和一種細菌培養(yǎng)物。冬棗黑斑病在5月下旬開始侵染,6、7、8月是該病的高發(fā)期,此時正是高溫多雨期,有利于病源的蔓延。防治冬棗黑斑病可用世高1500倍液、克菌康600倍液、阿米西達1500倍液進行防治。
2.縮果病。近幾年發(fā)病日趨嚴重。果實受害后,在果實的肩部和胴部出現(xiàn)淡黃色暈環(huán)病斑,以后逐漸成為凹陷狀。果皮呈暗紅色無光澤病斑,果肉病組織萎縮松軟,呈海綿壞死,果皮干縮。棗縮果病一般在棗果紅圈期到著色期、果肉含糖18%以上、旬平均氣溫在23℃~26℃時是盛發(fā)期,天氣多雨多霧,更易流行成災。
由于冬棗縮果病在前期主要由于真菌侵染,果實近成熟時主要由細菌侵染,所以,防治后期必須加入殺蟲劑防治害蟲(葉蟬、椿象、壁虱等),以防從傷口侵入。在7月份注意防治刺吸式害蟲,可用綠亨6號1000倍液在8~10天內連噴兩次,防效可達95%以上。在8、9月份用殺蟲劑(如功夫等)加烯唑醇3000倍混合噴霧,防效達95%以上。也可噴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加鏈霉素進行防治,效果也不錯。冬棗硼營養(yǎng)失調,會加重縮果病的發(fā)生?刹捎没ㄆ趪娕鸱,再從幼果期開始用真菌殺菌劑加細菌殺菌劑加殺蟲劑混合液進行防治,也可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3.爛果病。造成爛果病的病原菌主要以真菌和細菌為主,爛果癥狀分為“黑疔型”、“漿爛型”多種。在生長季節(jié)7~9月份為侵染高峰,高溫高濕可造成爛果大發(fā)生。防治爛果病要從6月底7月初開始,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靈600倍液、輪紋一號400~600倍液、立效威1500倍液與波爾多液、綠得保、猛殺生等藥劑交替噴布,進行防治。
4.炭疽病。俗稱燒茄子病、焦葉病。果實初出現(xiàn)淺黃色紅褐色水漬狀斑點,逐漸擴大形成黃色暈環(huán),后果肉變褐或黑褐色,果核變黑。該病多數情況是在縮果,病果上二次寄生。5月中旬前后有降雨時即可傳播,7月下旬至8月下旬開始發(fā)病,多雨年份發(fā)病重?捎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福星8000倍液、多氧霉素1000倍液加大生800倍液或仙生600倍液防治。
5.苦痘病。冬棗得病后果面會出現(xiàn)深綠色或淡紅顏色的不規(guī)則斑塊,果肉呈綿狀壞死,病果得病部位稍凹陷。該病主要是由于鈣營養(yǎng)失調引起的生理病害,在果實生長期可用0.2%硝酸鈣、硼鋅鈣、美果四合一(鄭州錦繡產)噴施。
6.裂果病。該病是生理病害,一般在果實生長后期發(fā)生,特別是9月上旬如果遇干旱加上突然降雨,冬棗易造成裂果,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防治裂果病一是噴施棗果防裂防爛劑,在棗果變紅轉色前,連噴2~3次。二是在果實生長中后期適當補充鈣肥,并結合樹下覆蓋地膜、旱季及時灌水的方法,可基本防止冬棗裂果。
7.潰瘍病。該病為細菌性侵染。冬棗得病后果面出現(xiàn)紅褐色不規(guī)則的凹陷病斑,病組織呈現(xiàn)黃色黏稠狀腐爛,深達果核。防治潰瘍病可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農用鏈霉素加乙蒜素混噴。
8.軟腐病。病果果面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軟腐斑塊,病部不凹陷,皮層下棗肉組織呈黏狀腐爛,以后果肉組織干縮失水,成為網狀空洞,后僅剩皮層。該病在果實成熟前和儲藏期發(fā)生。防治方法可參考潰瘍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