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葉梅[1],又名榆梅、小桃紅、榆葉鸞枝。因其葉似榆,花如梅,故名“榆葉梅”。又因其變種枝短花密,滿枝綴花,故又名“鸞枝”。榆葉梅枝葉茂密,花繁色艷,是中國北方春季園林中的重要觀花灌木。有較強的抗鹽堿能力,北京園林中宜大量應用,以反映春光明媚、花團錦簇的欣欣向榮景象。宜植于公園草地、路邊,或庭園中的墻角、池畔等。如將榆葉梅植于常綠樹前,或配植于山石處,則能產(chǎn)生良好的觀賞效果。與連翹搭配種植,盛開時紅黃相映更顯春意盎然。
榆葉梅因葉似榆葉而得名,是我國北方地區(qū)普遍栽培的早春觀花樹種。落葉灌木,高2-5m,小枝細,無毛或幼時稍有柔毛。葉橢圓形至倒卵形。呈半球形的植株全部布滿色彩艷麗的花朵,十分美麗且壯觀。榆葉梅品種為豐富,據(jù)調(diào)查,北京具有40多個品種,且有花瓣達到100 枚以上者,還有長梗等類型;ㄆ4月;果熟期8月。
榆葉梅株高2米左右,枝細小光滑,于紅褐色,主干樹皮剝裂。葉呈橢圓形,長3-6厘米,單葉互生,其基部呈廣楔形,端部三裂,邊緣有粗鋸齒;▎紊虬瓷,花梗短,緊貼生在枝條上,花徑2-3.5厘米,初開多為深紅,漸漸變?yōu)榉奂t色,后變?yōu)榉郯咨;ㄓ袉伟、重瓣和半重辯之分;花期4月。8月結(jié)果,紅色,球形,也很美觀。單瓣花品種的格葉梅結(jié)果,重辨或半重瓣的一般不結(jié)果,因這兩個品種花的雄蕊與雌蕊退化,不好傳粉所致。
原產(chǎn)中國北部,現(xiàn)今各地幾乎都有分布。榆葉梅不僅適宜北方栽培,南方也可栽培。主要培育繁殖基地分布在江蘇,浙江,湖南,河南,山東等
榆葉梅,屬梅屬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chǎn)我國,是我國北方地區(qū)園林、庭院中常見的一種花木。
(1)單瓣榆葉梅:開粉紅色或粉白色花,單辯;花朵小,花萼、花瓣均為5片,與野生榆葉梅相似,小枝呈紅褐色。
(2)重瓣榆葉梅:開紅褐色花,花朵大,重瓣,花朵多而密集,花萼10片以上,花萼和花梗均帶有紅暈。重瓣榆葉梅,枝條皮多開裂。因其花朵大,故又稱“大花榆葉梅”,是一種觀賞價值較高的品種,但開花時間要比其他品種晚。
(3)半重瓣楊葉梅:粉紅色花朵,半重瓣,花菩、花辨均在10片以上。植株的小枝呈紅褐色,園林、庭院中栽培比較廣泛。
(4)彎枝榆葉梅:花朵小,密集生在枝上,花色呈玫瑰紫紅,半重瓣或重瓣,花菩10片,其5片為三角形,5片為披針形。植株小枝呈紫紅色,光滑,開花時間較其他品種早,花期長達10天左右。
(5)截葉榆葉梅:花粉色。截葉榆葉梅的特點是葉的前端呈闊截形,近似三角形,耐寒力強,我國東北地區(qū)多見栽培。
(6)紫葉大花重瓣榆葉梅:我場培育的新品種,葉色紫紅鮮艷,花重瓣,花多粉色。是大花重瓣榆葉梅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