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菊花采芽育苗
菊花溫室育苗不受季節(jié)限制,當母本菊腳芽長到4~5cm時,選豐滿、抱頭、長勢茁壯、遠離母株的個體,用刀切下,留上部2~4片葉。按不同品種,插入已澆透水的蛭石中。扦插深度為菊芽的1/3左右,扦插不宜過密,插后澆透水,將插入的縫隙密合。注意光照和通風,以防霉爛及病害,扦插初期溫度要保持在10~15℃左右,以促生根,大約1個月左右即可生根。
2菊花定植管理
2.1上盆將生根的菊花芽分栽于花盆中,一般選擇口徑12cm盆,土壤以透水性良好的沙壤土并拌入少量雞糞為宜,上盆后澆透水,并放在偏陰的地方緩苗,待花苗直立后放在陽光充足處。這一時期的菊花苗需要大量養(yǎng)分,菊花植株生長階段,以氮肥為主,一般使用泡好的磷酸二銨500~800倍液或腐熟的豆餅水稀釋液,一般10~15天澆1次。
2.2摘心摘除主枝先端,能促發(fā)新枝多開花,控制植株高度和延長花期,根據(jù)菊花生長周期一般摘3~5次不等,大菊移植半個月,植株高約15cm時可進行第1次摘心。方法是:留基部3~4片葉(能萌發(fā)3~4個芽),將主干先端全部摘去。以后每次也是同樣的方法。摘心會影響花期,例如通過最后1次摘心(也稱定心),小菊70天后能開花,大菊80天后能開花。摘心次數(shù):一般大菊進行3次,小菊進行5次。
為了防止植株徒長,可在這一階段每隔10天左右噴矮壯素多效唑(5000倍液)或B9(400~600倍液),不同品種菊花對矮壯素敏感程度不同,如發(fā)現(xiàn)用藥后葉片褶皺的現(xiàn)象及時降低濃度或停止用藥。發(fā)現(xiàn)菊花現(xiàn)蕾停止噴施,防止燒壞花蕾,可以配合葉面肥使用。
2.3換盆菊花在生長過程中經(jīng)歷2次換盆,當根系長滿盆后及時換盆,從12cm換到20cm,從20cm換到26cm,土壤比例:黑土20%,草炭土80%,加入適量底肥,且不能燒花根。菊花喜肥,在生長季保證肥量充裕,一般澆腐熟的豆餅水稀釋液。
3控制花期
菊花正常花期是11月份,如果使其處于長日照條件下,它只能進行營養(yǎng)生長,不能進行花芽分化,不能形成花蕾開花,如果對其進行遮光處理,則可以促使其提前開花,利用這一點,對其進行短日照或長日照處理控制花期,做到不同品種的花在同一時間開放。
為了促使菊花早開花,可進行短日照處理,使菊花苗見光時間少于10小時,具體操作如下:晚4∶00至第2天早8∶00,用黑塑料布遮光。為了避免高溫和保持通風,可在天黑之后把塑料布揭開,天亮之前再蓋上,這樣大約經(jīng)過40天左右菊花現(xiàn)蕾。這一階段,應抓緊時間去菊花側(cè)蕾,促進枝條頂部花蕾生長,同時應定期施磷鉀肥,當菊花蕾長至豐滿時停止短日照。為了推遲花期,可以進行長日照處理,使菊苗見光時間多于14個小時,根據(jù)需要確定處理時間。
4菊花定型
定型共分兩步:掛鉤和綁棍。在定型之后,待每個枝條長至10cm時開始掛鉤,具體操作:準備好長約15cm的鐵鉤若干,先把枝條擰彎,再將鐵鉤掛在距離枝頭4~5cm處,插入土中,將一盆中所有枝條偏向一個方向,保留1~3個放在中心位置便于綁棍時定型。注意:在操作時不能將枝條擰折,保證每個枝條掛鉤后高度一致,鐵鉤與枝頭距離一致,要求同一時間開放的菊花要保證在3天之內(nèi)完成第1次掛鉤,在第1次掛鉤結(jié)束后枝條全部直立后進行第2次掛鉤。掛鉤結(jié)束后基本確定花型。在花蕾露色后對品種大菊綁棍定型,視花頭多少在盆內(nèi)均勻布局,綁棍時視花頭大小,將竹棍綁在花頭上0~1.5㎝,長出花頭的部分剪掉,每個枝條綁在竹棍上2~3道,在綁棍時注意將多余側(cè)蕾剝除,枝條下方干枯葉片根部多余腳芽摘除。
5常見病蟲害控制
盆栽菊花的主要病蟲害有白粉病、褐斑病、蚜蟲、螨類害蟲等。許多病害多發(fā)生在空氣濕度大、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晝夜溫差大的環(huán)境中。因此合理控制空氣濕度、水分以及溫度是預防這些病害的主要手段。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等藥劑可以作為防治的主要化學方法。常見病害有以下3種:
菊花立枯。河址Q菊花莖腐病。主要為害育苗期的幼苗和插條。初莖部或根頸處變褐縊縮,后腐爛。莖組織木質(zhì)化后一般不倒伏。嚴重的韌皮部受到破壞,根部呈黑褐色爛腐,致葉片黃化,植株枯死。防治方法:①加強苗床管理,防止苗床或育苗盤高溫高濕條件出現(xiàn)。②藥土處理。可用40%拌種雙粉劑,也可用40%拌種靈與福美雙1:1混合。
菊花灰斑。河址Q葉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面初生針尖大小褪綠色至淺褐色小斑點,后擴展成圓形至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狀,中心暗灰色至褐色,邊緣有褐色線隆起,直徑3~8mm,個別病斑長20mm。防治方法:①注意田間衛(wèi)生,結(jié)合采摘葉片收集病殘體攜出田外燒毀。②發(fā)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10~15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菊花枯萎。撼醢l(fā)病時葉色變淺發(fā)黃,萎蔫下垂,莖基部也變成淺褐色,橫剖莖基部可見維管束變?yōu)楹稚,向上擴展枝條的維管束也逐漸變成淡褐色,向下擴展致根部外皮壞死或變黑腐爛,有的莖基部裂開。防治方法:①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②發(fā)病初期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