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苗木容器育苗是指采用特定容器、用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培育植物小苗的繁殖方式,具有不受栽植季節(jié)限制、節(jié)約種子、縮短育苗年限、提高栽植成活率等優(yōu)點。由于幼苗帶有營養(yǎng)土,生長良好,栽后緩苗期短、成活率高,在園林苗木的培育中被廣泛應用。
1.容器種類
用于園林綠化苗木育苗的容器種類包括紙質容器、營養(yǎng)磚、稻草泥杯等。紙質容器是以合成纖維和紙漿為原料制成的直徑4~6m、高7~13m大小的紙杯,它具有易腐爛的特點,能被土壤吸收,對苗木生長有利;營養(yǎng)磚多用腐殖質含量高的沙壤圃地土制成,將土反復犁耙,揀凈土內的草根、石塊等,拌上土雜肥、腐熟豬糞和過磷酸鈣并加水拌勻,做成漿畦,待其稍干后切成長7cm、寬7cm、高15cm規(guī)格大小的磚,并在磚的中央用土棒壓出小孔,裝入營養(yǎng)土進行苗木的播種、扦插或移植。
2.配制營養(yǎng)土
營養(yǎng)土應具有保水保肥功能、有較好的通透性和較強的陰離子交換能力、材料來源豐富、含鹽量低、不帶有病蟲害和雜草種子、能維持營養(yǎng)元素的供應、經蒸汽消毒而不變性等特性。
用作扦插營養(yǎng)土的材料主要有泥炭土、砂土、稻殼灰、水稻土、堆肥、腐殖質、珍珠巖、爐渣、蛭石、草皮土、火燒土、生黃土等。發(fā)達國家認為泥炭蘚與蛭石的混合物是容器育苗的理想基質,這種基質重量輕,具有良好的持水性、透氣性和整體密度,有利于根系的形成,陽離子交換能力強,有較低的含鹽量。目前, 我國的培養(yǎng)基質多采用天然土壤配制而成,它不僅重量大,而且保水性、孔隙度等物理性狀遠遠不如泥炭、蛭石等材料。
營養(yǎng)土配制時,常用的配制比例有以下幾種:①60%塘泥+37%草皮灰泥+3%磷肥;②60%肥土+37%灰土+3%磷肥;③50%生黃土+30%火土+18%菌根土+2%過磷酸鈣+復合肥0.8kg/m3;④火與生黃土各1/2+3%磷肥。配制時除珍珠巖、蛭石和泥炭外,其它材料需高溫消毒或用化學藥劑熏蒸消毒。
3.容器苗培育
裝營養(yǎng)土時應邊裝邊壓實,裝到離口徑2cm左右高度,不可太滿;將裝好營養(yǎng)土的容器整齊排列在苗床上,用沙或土填充好空隙并培好床邊,然后將插穗或經催芽的種子插入或撥入容器,并蓋上火燒土或生黃土,再覆蓋稻草;幼苗長出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并及時揭草、追肥、除草、間苗、補苗、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