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花卉可以用扦插的方法進行繁殖,也可用嫁接的方法進行繁殖。不少花友雖然懂得嫁接方法但是嫁接后的成活率卻很低,下面小編就和您講講花卉的芽接技術(shù)。
嫁接簡介:
嫁接是一種將二個植物部分結(jié)合起來使成為一個整體,并像一株植物一樣地繼續(xù)生長下去的繁殖技術(shù)。
在嫁接組合中,上面的部分稱為接穗,下面承受接穗的部分叫做砧木。用扦插的方法獲得的苗稱為扦插苗,屬于自根苗,用嫁接的方法獲得的苗稱為嫁接苗。雖然嫁接比扦插的操作更為繁瑣,技術(shù)要求更高,但是因為利用了粗生的品種作為砧木,嫁接苗比扦插苗根系更為強旺,適應(yīng)性更強,耐高低溫、耐干濕、抵抗線蟲及病害能力都更強,植株生長更旺盛,壽命更長。另外在一株砧木上還可以同時嫁接幾個不同的花色品種,使得嫁接植株能開幾種不同顏色的花,從而大大增加觀賞價值。
嫁接前準備:
嫁接之前,要先準備好工具,如枝剪、嫁接刀、捆綁用的塑料薄膜條等。嫁接刀要相當鋒利,才能把切口削得十分平滑,才能提高嫁接的速度和成活率。
嫁接繁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砧木與接穗上的形成層細胞能不斷分裂使兩者緊密融合在一起,所以在嫁接時要盡量讓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對準緊貼。另外嫁接的速度要快,以防切口氧化變色。在生產(chǎn)上月季的嫁接方法主要有芽接和枝接2類,下面介紹芽接中的T字型芽接和貼接技術(shù)。
T字型芽接 :
嫁接之前,先在母株上剪下具有飽滿芽的枝條,把葉片除去,然后放在水中或用濕布包住以保濕。
1. 砧木切法
在準備嫁接前半天,先對砧木澆1次水。在干凈的砧木離地面3~5厘米處,去掉上下4厘米范圍內(nèi)的刺,選擇平滑處先橫切一刀,深達木質(zhì)部,再由橫切線的中部深達木質(zhì)部向下切一刀,切口長1.2厘米左右,這樣縱橫切口就象是個“T”字。接著再用刀尖或指甲小心把樹皮從縱切口向兩邊挑松,或剝開但不剝掉。
2. 切取芽片
在已準備好的枝條上選取飽滿芽(芽生長的時間不能太長),接著在芽的下方先斜下切一刀,深達木質(zhì)部,再在芽的上方斜下用力切到木質(zhì)部,然后均勻平滑用暗力從上至下端切口把芽片切下,芽片總長1厘米左右,寬0.4厘米左右。芽片上若帶有木質(zhì)部,需把其剔去。
3. 接合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接芽,小心把芽片放在砧木橫切口處中間對準縱切口自上而下慢慢插下,直至芽的上端剛好與砧木橫切線齊平為止,芽也就沒入砧木切口里面。最后用嫁接用的薄膜條(用家庭用保鮮薄膜切成條狀作為綁扎用效果也很好)進行綁扎:用左手拇指按住薄膜先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粘住薄膜在接芽下先繞一圈,再繞到接芽上方,上下各繞2~3圈,但要露出芽尖,切口一定要被薄膜蓋住,最后把薄膜條末端塞入上圈內(nèi)一拉,即可扎好。繞時松緊要適度。至此,芽接作業(yè)完畢。
芽接原則上在月季的生長期都可以進行。芽接后如能在接口處遮上一層黑紙,有利于傷口愈合,直至芽萌發(fā)后再除去。如果砧木基部發(fā)生砧木芽,要及時剪去。芽接后還要注意進行正常的水、肥、松土、除草、防治病蟲等管理。芽接約1周后,如果芽片或芽點已變色發(fā)黑,說明接芽已死亡,此時可另選該砧木其它適合部位進行重新嫁接。芽接成功后,接芽會長大,長出新葉,有幾片新葉時就可把接芽上的砧木枝剪去。
貼接 :
上述“T”字型芽接成活率高,但速度慢。為了簡化操作過程,可采用貼接法,如果操作合乎要求,成功率也高。下面介紹的主要是與“T”字型芽接中的不同之處,其余操作與上述“T”字型芽接的一致。
1. 砧木削法
在砧木平滑處從上至下削一個切片,長約1厘米,寬約0.4厘米,然后留下切片基部少許把切片切去。
2. 切取芽片
選取飽滿的芽,與砧木削法一樣,切下一個切口與砧木切口大小一致的芽片。
3. 接合
把芽片吻合地貼在砧木切口上,芽片基部與砧木切口基部必須緊接,然后進行綁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