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tài)識別
成蟲:體長14-20毫米,翅展35-40毫米,頭、胸、腹均深褐色,腹部背面有白色叢毛,腹部前數節(jié)背面中央具有暗褐色叢毛。前翅灰褐色,斑紋復雜,內橫線及外橫線灰白色,呈波浪形,中間有白色條紋,在環(huán)狀紋與腎狀紋間,自前緣向后緣外方處有3條白色斜線,因此得名斜紋夜蛾。后翅白色,無斑紋。前后翅常有水紅色至紫紅色閃光。
卵:扁呈半球形,直徑0.4-0.5毫米,初產黃白色,后轉淡綠,孵化前紫黑色。卵粒成塊狀,每塊卵有3-4層,外覆灰黃色疏松的絨毛。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35-47毫米,頭部黑褐色,臀部體色因寄主和蟲口密度不同而呈土黃色,背線、亞背線及氣門下線均為灰黃色及橙色。從中胸至第九腹節(jié)在亞背線內側具三角形斑1對,其中以第一、七、八腹節(jié)最大。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
蛹:長約15-20毫米,赭紅色,腹部背面第四至七節(jié)及五至七節(jié)腹面近前緣密布圓形刻點,腹部末端有1對彎曲的粗刺,刺基分開,尖端不成鉤狀。氣門黑褐色,橢圓形隆起,前緣很寬,后緣鋸齒狀。其后有一凹陷空腔。
二、發(fā)生特點
1.生活習性
發(fā)生代數因地而異,在華中、華東一帶,一年可發(fā)生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羽化,成蟲對糖、酒、醋等發(fā)酵物有很強的趨性。此蟲世代重疊明顯,每年7~10月為盛發(fā)期。
卵產于葉背。成蟲產卵前期需補充營養(yǎng),卵多產于高大、茂密、濃綠的邊際作物上,以植株中部葉片背面葉脈分叉處最多,頂部或基部著卵量相對較少。成蟲壽命一般7-15天,短的3-5天,在11月間可達20天以上。
幼蟲共6齡,少數7齡或8齡。初孵幼蟲聚集在卵塊附近取食,不怕光,稍遇驚擾就四處爬散或吐絲飄落。2齡后分散取食,4齡后進入暴食期,出現背光性,晴天白天躲在陰暗處很少活動,黃昏出來取食,黎明前又躲起來,陰雨天也有少數爬上植株取食,一般以晚上9-12時為害最重。
2.溫、濕度的影響
斜紋夜蛾是一種喜溫性的害蟲。各蟲態(tài)生長發(fā)育的適溫為28-30℃,在33-40℃高溫下生活也基本正常。在溫暖潮濕的長江流域各省為害最重。
3.為害特點
以幼蟲食葉、花蕾、花及果實,嚴重時可將全田作物吃光。
三、防治方法
1.清除園內雜草或于清晨在草叢中捕殺幼蟲。人工摘除卵塊、初孵幼蟲或蛹。
2.燈光誘殺成蟲或利用趨化性,用糖醋液誘殺。糖:酒:水:醋(2:1:2:2)+少量敵百蟲。
3.幼蟲期噴Bt乳劑500~8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或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20%滅幼脲Ⅲ號膠懸劑500~1000倍液等。
4.防治新技術。使用根除凈根施防治,根據園林樹木的胸徑,按1g(藥劑)/1cm(胸徑)根施,施后澆15kg水,待水陰干后埋土即可。亦可按0.3g(藥劑)/1cm(胸徑)的用量,兌水300~500mL輸液。這兩種新方法效果很好,持效期可達到3~6個月,且不殺傷天敵,不污染環(huán)境,簡便易行,特別適合高大樹木害蟲的防治。
以上就是惠農網小編整理的關于園林常見害蟲斜紋夜蛾的形態(tài)識別及防治方法,上述藥劑防治方案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園林種植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以下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