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我國傳統(tǒng)的名花之一,與梅花、蘭花、竹子并稱為四君子,在古代,菊花因為不畏嚴寒、傲雪怒放,常常為文人墨客所稱道。如今菊花更多地走入尋常百姓家,而且為很多勤勞的農民提供了致富的門路。在河南省開封市,不少農民就是靠養(yǎng)菊花走上致富之路的,在長期的栽培過程中,他們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據了解,河南省開封市南郊鄉(xiāng)楊莊村早在解放前就有栽培菊花的傳統(tǒng),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他們種植的大都是入藥品種,品種單一,花株過高,花朵較小,經濟價值不高。90年代以后,他們從日本、荷蘭等國引進了大立菊、小冬菊、懸崖菊等新品種,并開始改良老品種,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科學管理方法。為了控制菊花株高,增大花朵,他們除了按傳統(tǒng)的方法給花體施肥外,還注意噴施矮壯素。據開封市菊花研究會副會長鄭波介紹,給菊花打一些控制生長的激素如比久、多效唑等,花株雖變低,但花可以長壯,菊花的形狀較好,花也大。菊花的自然開花期在10-11月,為了讓菊花一年四季都開花,每年四五月,花農們開始給菊花加溫并延長光照時間,使秋菊在春天就能開放。夏天,他們采用黑色大棚控制光照時間,每天早晚灑水,定期通風控制溫度,使菊花在夏天也能開放。
開封的花農們培育的玉兔迎賓、嫦娥奔月、金秋爛漫等新品種,在昆明世博會和開封菊展期間,受到中外游人的好評。
11月底,當花干枯時,別的地方往往只采種、不收花,大部分花白白廢棄,而開封的花農則既采花種、又收花入藥,收入增加了1/3以上。
有關人士說,目前花卉產業(yè)是-種朝陽產業(yè),不少人想靠養(yǎng)花致富。不過,大部分養(yǎng)花人缺乏園藝知識和養(yǎng)花技術,效益不太理想。因此,如果能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培養(yǎng)出…大批技術人員,提高花卉從業(yè)人員的技術,使花卉產業(yè)真正成為新的致富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