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除積水
當苗木發(fā)生水澇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第一時間進行排水。但是在澇害比較嚴重的苗木地,發(fā)生水澇后在高溫晴朗的天氣,不要一次把水排干,要使苗木有一個適應的逐漸恢復的過程,如果一次排干,苗木會失水很快,此時根系沒有恢復吸收功能,很容易造成苗木枯萎,反而會因為排水而加劇受害程度。
2、植株管理
水澇發(fā)生后,往往在雨水退去后,植物葉片粘覆大量泥沙,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很大影響。當雨水排出后,應第一時間對苗木葉片進行洗苗,可用噴霧器對苗木進行噴清水洗苗,也可給加入0.5%—1%濃度的尿素水和60000倍液的復硝酚鈉溶液進行噴施,有利于加快植物原生質(zhì)流動,促進植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有害氣體快速排出苗木體外,縮短苗木康復時間。
植株經(jīng)過水淹和風吹,根系受到損傷,容易倒伏,排水后必須及時扶正、培直。對已經(jīng)倒伏的樹木,凡是胸徑10厘米以下的幼樹,立即組織扶正。對已經(jīng)倒伏嚴重的大樹,視情況進行處理,最大限度的保其成活。對確實已經(jīng)無法扶正的大樹,立即進行清理,待秋冬時再進行補植。及時清理植株表面的淤泥,并適當遮陰。
3、中耕松土
當土壤表皮變干時,要盡早對土壤進行中耕松土,排除土壤內(nèi)的有害氣體,以減少對根系的毒害,使根系盡快恢復有氧呼吸,進入正常的代謝作用。
4、追肥
當土壤條件允許追肥時,應追少量的速效性肥料和生根劑,以促進根系的快速回復,提升根系吸收能力和根部氧氣交換作用,增加根系活力。
5、病蟲害防治
當發(fā)生澇害之后,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減弱,很容易造成病蟲害流行發(fā)生,特別是葉斑病、根腐病等病害。通常在天氣條件轉晴后,要及時用百菌清和嘧菌酯、乙蒜素或苯醚甲環(huán)唑、腐霉利等殺菌劑進行噴施處理,根部可用生根粉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進行促根處理。
6、增施速效肥
苗木經(jīng)過水淹,土壤養(yǎng)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時追肥對恢復植株生長有利。在植株恢復生長前,以葉面噴肥為主,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一些市面上常見的葉面肥。植株恢復生長后,再進行根部施肥,增施磷鉀肥及微量元素,增強植株抗逆能力。
以上就是苗木受澇的補救措施,澇害發(fā)生后,因大量的水分浸淋苗木,導致了土壤的營養(yǎng)流失,苗木長勢差,沒有生命活力,嚴重時還會導致死亡。所以種植苗木的朋友,一定要掌握好以上措施,及時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