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在馬路的兩側移栽技術提高成活率
2018/6/4 16:10:44
烏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紅壤、黃壤、黃褐色土、紫色土、棕壤等土類,從沙到粘不同質地的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堿性的土壤,均能生長,是抗鹽性強的喬木樹種之一。鳥桕要求有較高的土壤濕度,且能耐短期積水。同時有一定的抗風性和褶燕地較耐干早瘠薄。此外,烏桕對有毒氟化氫氣體有較強的抗性。在由于烏桕喜歡濕潤肥沃的如讓,然而在烏桕在作為綠化樹種時一般都是種植在馬路的兩側,土地濕潤度較低,板結較為嚴重,而且土壤一般也都不肥沃,在種植馬路兩側時,成活率并不高,而且在栽植后需要頻繁的向其澆水,一般都是在每10 以內進行澆灌一次,這樣就會浪費大量的水資源,以及栽種所需的人工成本等。
選擇4 年生苗圃,高度1m,直徑為6cm,烏桕的移栽在春季3 月進行,萌芽前和萌芽后都可栽植,移栽時須帶土球,土球直徑40cm,挖1m×1m×1m 的大塘,在塘底部施入腐熟的有機肥,回填入好土,再放入苗木,栽植深度掌握在表層覆土距苗木根際處8cm,再澆一次透水,三天后再澆一次水,以后20 天澆一次水,開挖土球后向土球內播撒有保水劑并用水澆灌,保水劑為羧甲基纖維素鉀0.2kg。土球挖成陀螺形,而非盤子形和圓錐形,土球用草繩扎緊。修枝摘葉應修掉內膛枝、重疊枝和病蟲枝,并力求保持樹形的完整。栽植以后應設支撐木固定樹干。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謹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