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松癥狀 病害發(fā)生在幼樹的枝干上。發(fā)病初期的癥狀與健康樹相比變化不大。部分小枝 2.油松病原及發(fā)病規(guī)律 該病是由子囊菌亞門的鐵銹薄盤菌浸染引起。該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在松林中通常腐生在 3.油松爛皮防治措施 (參照松樹腐爛病防治方法)。
或餅干上部的針葉變成黃綠色或灰綠色,逐漸變成褐色至紅褐色,針葉逐漸脫落。被害
枝干部因失水而收縮起皺,針葉脫落痕處稍顯膨大。小枝被害時,則易干枯死亡,表現(xiàn)
枯枝病狀;側枝皮層被病菌浸染,側枝則逐漸向下彎曲;當大枝或主干發(fā)病后,病部常流
松脂,發(fā)生潰瘍呈爛皮狀,病部一側的側枝條枯死,病部圍繞樹干一周后,導致整株死亡。
枯枝或樹干下部的垂死枝上。當林木受到不良影響,如干旱、凍害、蟲害、林分過密、營養(yǎng)不良
等,抗病力降低,易被感染,特別春季干旱,土質瘠薄的山地,常零星發(fā)病造成整株整枝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