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荊“家族”或添新成員
2018/4/4 12:55:35
2015年春,筆者在江蘇省邳州市禹王山考察植被時發(fā)現一株黃葉牡荊,樹齡約3年,株高40厘米,從地面發(fā)2桿,一桿粗0.5厘米,一桿粗0.4厘米。山上放牧、砍柴較多,野生植物處于無人監(jiān)管。筆者唯恐遺失種質資源,便將其進行保護性移植,栽植于樓頂花壇中。為便于比較選育,在移植該品種時,特從其發(fā)現地移植數株牡荊樹樁進行比較性培育。
該變異株移植后即從基部進行分株培植;2016年始先后通過扦插、嫁接等方法進行繁殖,目前已經培育近30株。在邳州地區(qū)通過培育、對比觀察發(fā)現:此變異牡荊植株與馬鞭草科牡荊屬牡荊外觀特征基本相似,生理習性相同,唯葉色存在顯著差異。春季萌芽至葉展開時呈黃白色,有7天的白芽期;葉展開至5月中旬為金黃色,有40天左右的黃葉期,而后葉片漸變?yōu)榫G色;5月中旬至秋落葉前新梢葉片為淡黃色,有約120天的黃梢期。2016年6月至9月在新梢停止生長時,對變異株和對比株進行修剪花穗措施,促發(fā)新芽,變異株新梢呈現黃色。經過三年的觀察初步認為該變異株具備新品種的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
目前發(fā)現的變異植株初步認定為馬鞭草科、牡荊屬、牡荊種的一個變種。牡荊適宜種植在中國華東各省及河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常生長于荒山丘陵地帶、山坡路邊灌叢中。喜光、耐陰、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適應性強。同時,牡荊還是良好的盆景素材,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該變異株如確定為新品種將在改良牡荊屬植物盆景、山體彩化、園林綠化及育種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廣闊的前景。
2016年5月黃葉牡荊春季顏色(后面盆中為對比株)
2017年4月黃葉牡荊萌芽顏色(右后方為對比株)
2017年6月黃葉牡荊修剪后萌芽葉色(左邊為對比株)
2017年10月黃葉牡荊秋稍葉色(后面為對比株)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邳州市園林局)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謹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