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葵屬,別名石臘紅、入臘紅、日爛紅、洋葵,屬牻牛兒苗科,是開花植物的一個屬,包括約230種多年生肉質(zhì)、亞灌木或灌木植物。天竺葵原產(chǎn)非洲南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
天竺葵為櫳牛兒苗科,櫳牛兒苗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或亞灌木本花卉。原產(chǎn)非洲南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天竺葵花期長,對環(huán)境適應性強,株形大小適合于家庭盆栽,繁殖容易,很受人們歡迎,是家庭常見的盆栽花卉之一,也是冬季溫暖地區(qū)花壇的常用花卉。天竺葵小花團聚,大花序形似繡球,色彩鮮明?捎糜谑覂(nèi)裝飾,也可布置春季花壇和會場,下面為你詳細介紹天竺葵怎么養(yǎng):
1.天竺葵養(yǎng)殖的土壤選擇天竺葵盆栽培養(yǎng)土可用腐殖土4份、園土(或泥炭土)3份、河沙(或珍珠巖)2份、有機肥l份混合作培養(yǎng)土,也可用細沙土、腐殖土、珍珠巖加有機肥混合配制。盆栽天竺葵,秋天需進行翻盆。
2.天竺葵養(yǎng)殖的施肥方法在生長期間,每隔10~15天施1次液肥,而旺盛生長的春、秋兩季,每7~10天施1次液體肥料;現(xiàn)蕾前以氮肥為主,現(xiàn)蕾后以磷鉀肥為主,濃度以0.1%~0.2%為宜。若冬季室溫比較高,沒有停止生長,也應施肥。夏季高溫時期植株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應停止施肥。因其莖葉有柔毛,施肥后要立即用清水沖洗。
3.天竺葵養(yǎng)殖的澆水方法澆水要適當,寧干勿濕。春秋生長旺季應滿足充足的水分,使盆土經(jīng)常保持濕潤,但不能積水;在溫度低的陰天,一般不要澆水,也不要施肥;夏天宜少澆水。北方高溫季節(jié)正值雨季,此期植株根系比較弱,應避免過多的雨水澆灌;連日陰雨會造成根系腐爛,應放在避陰涼、高燥、通風的地方。冬季可根據(jù)室內(nèi)溫度澆水,室溫低宜少澆,室溫高可多澆。天竺葵有較強的耐旱能力,數(shù)天不澆水也不會干死,但老葉會變黃、脫落。
澆水要見干見濕,盆土過濕容易爛根,盆土過干則易引起葉片枯黃,6~7月間呈半休眠狀態(tài),應嚴格控制澆水。夏季經(jīng)常噴水降溫,保持盆土濕潤,還要注意通風透光。冬季節(jié)制澆水。
4.天竺葵養(yǎng)殖的溫度要求天竺葵喜溫暖,忌高溫,怕寒冷。適宜天竺葵生長的溫度為15~25℃,冬季室內(nèi)應保持10℃的溫度。3℃以下易受冷害,但有些品種可耐0℃的低溫。在夏季,當溫度超過35℃以后,進入半休眠狀態(tài)。
5.天竺葵養(yǎng)殖的光照要求在陽光直接照射下生長健壯,葉片濃綠,節(jié)間短,株形優(yōu)美。但夏季光照太強時,需遮蔭30%~50%。家庭養(yǎng)殖時,秋冬春三季均應放在有直射陽光的地方,開花時可搬入室內(nèi)欣賞,但花后仍應放在有光照處。喜陽光充足,光照不足時,不開花;開花期應避直射強光,否則,花瓣焦枯,易凋落。
每周轉(zhuǎn)盆1次,使葉面受光均勻。保持株形勻稱。夏季放在陰涼處,避免烈日曝曬。冬季室溫不低于5℃,充分見光。
6.天竺葵養(yǎng)殖的病蟲害防治天竺葵主要病害有花葉病、皺皮病、退綠病、灰霉菌病、根腐爛病及細菌枯萎病等,主要害蟲有白蚊,毛蟲、小羽蛾子等:防治花葉病,滅蚜蟲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應清除附近其他寄生植物:防治小羽蛾子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7.天竺葵養(yǎng)殖的注意事項(1)為了控制植株高度,達到花大色艷的目的,除選擇矮生天竺葵品種外,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應用十分重要。當天竺葵定植于12厘米或15厘米盆后2周,可用0.15%矮壯素或比久噴灑葉面,每周1次,連續(xù)2次,每天光照14~18小時,這樣可有效地控制天竺葵的高度,提供優(yōu)質(zhì)的商品盆花。
(2)較耐干燥,怕水濕,水分過多易造成植株死亡,若高溫高濕則根部容易腐爛。要求排水良好、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的土壤。開花期長,盛花期在4~6月,如果冬季給予較高溫度,管理得當,則從秋季9月至次年6月可一直開花。
8.天竺葵養(yǎng)殖的繁殖方法天竺葵常用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也可用組培繁殖。
(1)播種繁殖:天竺葵單瓣種易結(jié)種子,采收后即可播種。如要待天氣涼爽時播種,可先把種子晾干,貯藏在紙袋中。在20℃溫度條件下,約7~10天可發(fā)芽。經(jīng)過分苗移植,待苗長至5~7厘米時,栽入10厘米花盆中,次年春天可開花。
由于播種苗植株性狀和開花質(zhì)量均較差,因此,通常不用播種法繁殖。
(2)扦插繁殖:除6~8月植株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外,均可扦插。但以春、秋季為佳。插穗最好從開花一致,開花頻繁,品種純正,無病蟲害的母株上采取,嫩枝頂端和下面的嫩莖都可作插條,但以頂端部最好,生長勢旺,生根快。剪好插穗后,用10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浸泡5~10秒,然后晾干半天,讓其萎蔫后方可扦插于沙床或珍珠巖與泥炭1:1混合的基質(zhì)中,澆透水后用小拱棚覆蓋,陽光強時需遮蔭。保持溫度15~20℃,插后2—3周生根,待根長3~4厘米時移栽。
(3)組培繁殖:用MS培養(yǎng)基,加入1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和激動素促進外植體產(chǎn)生愈傷組織和不定芽,用10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或吲哚乙酸促進生根。組培繁殖主要用于良種繁育和新品種選育。
天竺葵什么時候換盆好天竺葵容易栽培,花期又長;ㄓ袉无k、重辦之分,花色有紅、白、粉、紫等色,葉形美觀,大花序形似繡球,色彩鮮明,為陽臺養(yǎng)花的好品種。
因生長快,開花多,需每年換一次盆。早春正值開花季節(jié),6月開花后,又處于不適生長的濕熱季節(jié),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換盆時間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為宜。換盆前要進行修剪,去除過密枝、纖細枝、病蟲枝及徒長枝。留分布均勻的主枝3~5個,然后將主枝和側(cè)枝再短截,每個側(cè)枝僅留3個側(cè)芽,使整株枝條分布均勻、緊湊,株形豐滿矮壯。
用骨粉等作基肥,栽后2天澆水。11月搬入室內(nèi)向陽處,4月底移至陽臺,要避烈日暴曬。在生長開花期間,每周施稀薄液肥1次,7~8月要停肥并少澆水。平日也應控制澆水,盆土發(fā)白時方可澆水。
怎樣防止天竺葵爛根天竺葵又名石臘紅、人臘紅、繡球花、洋繡球,為鈍牛兒苗科、鈍牛兒苗屬亞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周身被細柔毛,有特殊氣味。
原產(chǎn)非洲南部,現(xiàn)世界各地廣為栽培。喜冷涼氣候,適溫10~25℃,能耐0℃低溫,在夏季高溫期進入半休眠狀態(tài);喜光照充足,光照不足時,不開花;ㄆ趹苤鄙鋸姽,不然花辦焦枯,易凋落;耐干燥,忌水濕,水分過多有致死的危險;喜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盛花期為4~6月,花期長。如冬季給予較高溫度,管理得當,則秋季10月至次年6月可一直開花不斷。
春、秋兩季為天竺葵生長旺盛時期,可適當多澆些水。夏季氣溫高時天竺葵呈半休眠狀態(tài),要嚴格控制澆水。以盆土不過于即可,同時以早晚澆水為宜,中午土溫較高時切不可澆水,否則極易引起根須腐爛。雨天應避雨,在“梅雨”季節(jié),切不可讓盆土長期過于潮濕。
為防止天竺葵爛根,除注意澆水外、還要選用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透氣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黏重土結(jié)構(gòu)不埯產(chǎn)排水透氣性能差,不可用來栽植天竺葵。
移栽天竺葵時,鐵鏟離根不能太近,以免損傷根須。要盡可能使根須完好無損,如傷害了根須,澆水后最易發(fā)霉腐爛。
欲想天竺葵不爛根,還需及時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線蟲為天竺葵的一種常見害蟲,當氣溫為25~30℃、濕度為40%左右時,為線蟲侵入天竺葵根部的最宜時期。為害嚴重時,使根系一段段脫落,甚至全部腐爛。
如何栽培大花天竺葵?大花天竺葵性喜溫暖、濕潤及充足陽光,怕積水和霜凍,既耐一定干旱,又有一定的抗?jié)衬芰,不擇土壤,但在微酸性肥沃土壤中生長良好。如果氣溫保持在18~25℃,并給予足夠光照,大花天竺葵可全年開花,如果光照或肥料不足,枝條會徒長,開花少甚至不開花,家庭栽植中夏季的6~8月因高溫呈半休眠狀態(tài)。北方家庭種植冬季應放在室內(nèi)向陽的陽臺上,保持15~20℃,4月天氣穩(wěn)定后出室,生長期要不斷向葉面澆水。
在日常管理方面,應根據(jù)大花天竺葵的習性,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雖然其適應性很強,但要使其終年花繁葉茂,仍需細致的管理,特別要注意每日光照不能少于4小時。首先,隨時注意通風,保證濕度,冬季做好防寒工作。其次,大花天竺葵生長很快,枝條有極強的趨光性,每隔3~5天應將花盆轉(zhuǎn)動一下,防止偏冠,同時注意補充復合性肥料。
第三,大花天竺葵的花莖抽生于莖的頂端生長點,因此只有多修剪,才能使株形豐滿勻稱,花朵繁多,防止徒長。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其在持續(xù)高溫、高濕、通風不暢的條件下患軟腐病死亡及在氣溫低于2~3℃時受凍害。大花天竺葵的葉片可分泌抗生素,抗病蟲害的能力極強。
天竺葵在夏天和冬天如何才能種好?天竺葵花美葉又美,尤其它的葉片酷似一張盾牌,使人感到新奇,但它葉子的味道,有些人覺得不好聞。天竺葵的特點是花多、花期長。
天竺葵有兩個問題較突出,一是夏季花或葉易脫落,這是因為它碰到炎熱,進入半休眠狀態(tài),因此要在此時控制澆水,更不能進行施肥,把它移到陰涼處,周圍進行噴水,制造一個涼爽的環(huán)境,大雨后要及時排水,防止積水引起爛根,而使其葉落、葉黃。
另一點是過冬要把溫度控制在12℃左右,放在陽光充足處過冬。當植株長到15厘米時要摘心,使它多發(fā)側(cè)枝、多開花,且株型優(yōu)美。
天竺葵葉斑病的防治方法【癥狀】發(fā)病初期,感病葉片上產(chǎn)生褪綠斑,以后病斑逐漸擴大,形成較大的圓形病斑。病斑暗褐色,具同心環(huán)紋。發(fā)病后期,病斑上出現(xiàn)黑綠色霉層,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發(fā)生規(guī)律】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或病組織內(nèi)越冬。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產(chǎn)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侵染為害。生長季內(nèi),分生孢子可重復侵染植株。病菌可從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經(jīng)過2~3天潛育后出現(xiàn)病斑,3~4天產(chǎn)生分生孢子,并通過氣流、雨水進行多次重復侵染。
當天竺葵進入旺盛生長期花期時,基部葉片開始老化,病菌在植株上得以積累,這時遇有連綿陰雨相對濕度大于70%時,該病即開始發(fā)生和流行。因此,雨季到來的遲早,雨日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響該病的爆發(fā)和流行。
【防治方法】①減少侵染來源。發(fā)現(xiàn)病葉及時剪除,連同病葉集中銷毀;②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噴施1:1:200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噴2~3次。
扦插繁殖天竺葵要訣天竺葵主要靠扦插進行繁殖。4~5月扦插,可在秋季開花;9~10月扦插,則冬春開花。莖稈鮮嫩多汁并且中空,扦插后極易腐爛,莖稈越粗,腐爛率越高。因此扦插繁殖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扦插時間。
天竺葵扦插繁殖通常以春季4~5月或秋季9月中下旬為宜,此時氣溫適宜。而夏季溫度高,濕度大,插穗易腐爛;冬季溫度低,生根較慢。
(2)插條的剪取和處理。
選取插條應從開花性一致、開花勤、品種純正、無病蟲害的母株上剪下生長健壯的嫩枝頂端和下面的嫩莖,長7~10厘米。插穗切取后不要立即扦插,至少應晾一晝夜,待切口干燥后再行扦插。也可預先在準備采取插穗的母株上進行摘心,待新的側(cè)枝抽生后,從新生側(cè)枝基部緊貼母株處切取,這樣的插穗切口小,內(nèi)部實心而不中空,容易產(chǎn)生愈傷組織,生根較快,很少腐爛,成活率高。
(3)扦插及插后管理。
扦插基質(zhì)可選用干凈的河沙、蛭石和珍珠巖等。扦插深度約為插條長度的1/3,并將插條上的大葉剪去,只留有1/2片小葉,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插好后,澆足水,先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基質(zhì)溫度保持在15℃,約1個月可生根。生根后應及時上盆栽種。
天竺葵的繁殖方法(1)播種繁殖在春、秋季均可進行播種,以春季室內(nèi)盆播為好。發(fā)芽適溫為20~25℃。天竺葵種子不大,播后覆土不宜深,約14~21天后發(fā)芽。秋播,第二年夏季能開花。經(jīng)播種繁殖的實生苗,可選育出優(yōu)良的中間型品種。
(2)扦插繁殖除在6~7月植株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外,均可進行扦插。以春、秋季為好。夏季高溫,插條易發(fā)黑腐爛。插條長10cm,以頂端部最好,生長勢旺,生根快。剪取插條后,讓切口干燥數(shù)日,形成薄膜后再插于沙床或膨脹珍珠巖和泥炭的混合基質(zhì)中,注意勿傷插條莖皮,否則傷口易腐爛。扦插后放于半陰處,室溫保持在13~18℃,插后14~21天生根,根長3~4cm時可盆栽。扦插過程中用0.01%吲哚丁酸液浸泡插條基部2s,可提高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一般扦插苗培育6個月后開花,即1月扦插,6月開花;10月扦插,翌年2~3月開花。
(3)組培繁殖天竺葵也可用組織培養(yǎng)法繁殖。以MS培養(yǎng)基為基本培養(yǎng)基,加入0.001%吲哚乙酸和激動素促使外植體產(chǎn)生愈傷組織和不定芽,用0.01%吲哚乙酸促進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