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于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端午節(jié)有把菖蒲葉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習俗;根莖可制香味料。亦稱為堯韭。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原產中國及日本,北溫帶均有分布。
生物學特性
喜陰濕環(huán)境,冷涼濕潤氣候,生于海拔20-2600m的密林下濕地或溪澗旁石上,耐寒,忌干旱。以沼澤、濕地或灌水方便的砂質壤土、富含腐殖質壤土栽培為宜。
通常在9~10月進行分株種植,即除去枯黃老葉后,將植株分為5~10個分蘗的小株,然后種植澆水。株行距30厘米左右,一二年可長成茂密的植株。
功能主治
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栽培技術
用根莖繁殖:春季挖出根莖,選帶有須根和葉片的小根莖作種,按行株距315cm穴栽,每穴栽2-3株,栽后蓋土壓緊。 田間管理
栽后生長期注意拔除根部雜草,松土和澆水,切忌干旱。并追施人糞尿2次。以氮肥為主,適當增加磷鉀肥。在每次收獲后,對保留的一小部分植株,稍加管理,2-3年后又可收獲。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稻蝗,為害葉片,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防治。
采收和儲藏:栽后3~4年收獲。早春或冬末挖出根莖,剪去葉片和須根,洗凈曬干。
藥材辨別
真品石菖蒲:干燥根莖外觀呈扁圓柱形,稍彎曲,有時分歧,一般長3~10厘米,有的長達20厘米,直徑約0.5~1厘米,表面灰黃色、紅棕色或棕色,環(huán)節(jié)緊密,節(jié)間長約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葉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數(shù)圓點狀突起的根痕,并有細皺紋,節(jié)間偶見殘留的葉基,纖維狀,偶有短小細根;質地堅硬,難折斷,斷面纖維性,類白色至淡棕色,可見環(huán)狀的內皮層,維管束散在,中心部較顯著;聞之氣味芳香,口嘗味微辛。
偽品巖白菜干燥根莖:外觀呈類圓柱形而稍扁,直徑比真品粗,為1~2厘米,表面為棕灰色至棕黑色,具密集而稍隆起的環(huán)節(jié),節(jié)間長,節(jié)上偶見有棕黑色葉基殘存,并有皺縮條紋及凹點狀或突起的根痕;質堅實而脆,易折斷,斷面呈粉紅色,具有粉性,不具備正品斷面的其它特征;聞之氣微,無芳香氣味,口嘗味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