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紫荊(學(xué)名:Bauhinia variegata)是一種豆科蘇木亞科羊蹄甲屬的有花植物,為一種落葉小喬木,俗稱蘭花木、印度櫻花、南洋櫻花、馬蹄豆、白花羊紫荊;香港稱為宮粉羊蹄甲,臺灣稱為羊蹄甲。原產(chǎn)于中國南部、印度及馬來半島。洋紫荊于每年3月至5月落葉后開花,花有5枚粉紅色的花瓣,其中1枚有深紅色條紋。而不少人將此花與同屬屬的紅花羊蹄甲混淆,主要分別在于后者開花期不同,紅花羊蹄甲的開花期為秋天(11月前后)并且在開花時葉茂盛。
花、花芽、嫩葉及幼果可供食用入藥,根皮煎劑可治療消化不良。
洋紫荊經(jīng)常與兩個同屬品種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和紅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混淆,詳見羊蹄甲屬#名稱混淆。
洋紫荊是落葉小喬木樹身可達7米高度,單葉互生,腎形2裂基部心形,葉脈11至13條,由葉基部呈放射形伸展,淺綠色葉面光滑。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管狀,花瓣5片,粉紅或淡紫色,具有香氣,具發(fā)育雄蕊5枚,花期由3月至5月。
洋紫荊開花時,會開紫紅色的花朵,花期較長,也比較具有觀賞性。養(yǎng)殖洋紫荊,也是一種陶冶情操的好方法,洋紫荊是怎樣養(yǎng)殖的呢?
洋紫荊的養(yǎng)殖方法 土壤洋紫荊喜歡酸性的土壤,可以耐瘠薄,但是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長較好,并要求疏松,排水性良好,以沙質(zhì)土壤為佳。在移栽洋紫荊的時候,做好可以在其根部帶一些土,帶土移栽。
光照和溫度洋紫荊喜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并且要求生長環(huán)境溫暖,因為洋紫荊不太耐寒。在養(yǎng)殖洋紫荊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充足的光照,不過洋紫荊是可以耐陰的,在夏季高溫光照強烈的時候,可以遮陰來防止曝曬。洋紫荊生長的適宜溫度是在23℃到34℃之間,冬季需要保證越冬的溫度在5℃以上,必要時要將洋紫荊的盆栽放在溫室或者溫暖的室內(nèi)過冬。
澆水和施肥洋紫荊喜歡濕潤一些的環(huán)境,但是要避免積水。春秋季節(jié)要保持水分充足,澆水頻繁一些保持一定的濕度,秋冬季節(jié)可以使盆栽干燥一些,減少澆水,冬季澆水最好是在中午進行。施肥需要根據(jù)植株的生長狀況來,一般在生長期里可以施1-2次液肥,開花后可以施幾次腐熟的稀薄肥水。在秋季,可以施一些磷肥,促進來年開花。
洋紫荊的養(yǎng)殖注意事項 修剪在洋紫荊開花后可以進行修剪,剪掉那些徒長枝,病枝、弱枝,保留開花的老枝。夏季可以摘心,促進花枝的生長,使樹冠豐滿。
翻盆洋紫荊一般每2-3年翻盆一次,一般是在秋季進行。在秋季可以結(jié)合翻盆,修剪根部,并更換培養(yǎng)土。
病蟲害防治洋紫荊會有角斑病,煙煤病等病害和蚜蟲,大蓑蛾等害蟲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