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在冬季到時候要開出更多的花來,在入冬前進行催蕾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小編就來講講梅花催蕾的幾個方面。
梅花要合理施肥
在入秋后,需要合理施肥,可以每7——10天就向梅花施一次有機的肥液,施肥以磷肥為主,并需要將梅花在秋天萌發(fā)出來的嫩梢剪掉,這些嫩梢剛剛生長出來,在冬季的時候并不能成熟,反而會消耗大量的養(yǎng)分,及時的修剪掉,就可以為開花保留更多的養(yǎng)分。
梅花的盆土不可過干過濕
入秋后,梅花需要開始節(jié)制澆水了。梅花對水分是比較敏感的,土壤不能過濕,過于濕潤會導致其黃葉、落葉,而過于干旱,也容易造成落葉,這些都會影響梅花孕蕾開花的。所以此時澆水最好是見干見濕,遵循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隨著氣溫下降,澆水要逐漸減少。
梅花需要適當進行修剪
梅花進行催蕾的話,可以適當的進行修剪,主要是采取疏枝、整形的方式。將梅花的側枝,適當的進行修剪,將徒長枝和瘦弱枝、重疊枝等等進行修剪,在秋季的時候還需要對枝條進行適當的短截,這樣可以保持梅花的優(yōu)美的樹形,開花也會比較多。
梅花秋冬養(yǎng)護注意
在秋冬季節(jié),還需要注意經常給梅花松土,是土壤透氣。而且在秋冬的時候,病蟲害已經比較少了,也要減少農藥的噴灑。注意要避免大風,因為大風會導致其落葉落蕾,可以將盆栽放在避風的地方。
中國北方由于冬季嚴寒,地栽難以越冬,多作盆栽,適宜在冷溫室中越冬生長。繁殖成活的梅苗,露地栽培一至數年后,可在年前上盆。盆土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底施足基肥。盆梅對水分比較敏感,要求也比較嚴格,盆土過濕輕則根系發(fā)育不良,葉黃而落,重則傷根毀樹,過干則短枝少,新梢伸長慢,易落葉,花芽發(fā)育不良,因此盆梅澆水應干澆濕停、見干見濕、不干不澆、澆則澆透,雨天要避免盆土內積水。在新梢生長期應避免因澆水過多而抽枝過長,初夏花芽分化前,適當控水,以利于形成花芽和著生花蕾,夏季應正常澆水,此時水分不足易落葉和影響花芽形成,秋季落葉后減少澆水次數,保持土壤不干不濕,以利枝條充實,冬末初春適當增加澆水,便可收到花繁滿枝的效果。
盆梅因已施足底肥,且不喜大肥,當新梢長到約5厘米時,可施一次薄餅肥水,促使枝條生長健壯;ê笳谷~時,肥水要充足,以4-5周施一次稀薄液肥。待枝條長到20厘米時控制施肥。為促使花芽分化,夏末秋初施追肥。每次施肥后都應當澆水。
盆栽梅花應放在通風向陽處養(yǎng)護,過密或環(huán)境蔭蔽,使植株高而細弱,冬季多曬太陽則花芽飽滿粗壯,花色艷麗,姿態(tài)美觀。若控制樹形,促使幼樹提早開花,需適時修剪整形。梅花的花芽是在一年生的新生枝條上形成的,一般當幼苗長至25-30厘米時,剪去頂端,萌芽后留頂端3-5個枝條作主枝,當枝條長到約20厘米左右時,摘心,以利花芽飽滿。次年,花后留基部2-3個芽重剪,剪時應注意剪口芽的方向,選準外向芽,內向芽。發(fā)芽后剪除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盆梅因直則無姿、正則無景、密則無態(tài),應按“疏、欹、曲”而又不矯揉做作的原則進行修剪。
盆栽梅花應每隔1-2年在早春花后修剪完畢進行換盆、換土。如使盆栽梅花春節(jié)開花,在冬季落葉后放入室外自然休眠,元旦以后移入溫室向陽處,室溫保持8-12℃,每天向枝端灑水,并保持盆土濕潤,使花蕾現色后,增溫到1 5-20℃,則春節(jié)即可開花。如使“五一”開花,整個冬季需放在稍高于0℃的冷室內不見直射光,盆土保持相對干旱,直到4月上旬再逐步移到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