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是指抗寒、耐熱或抗旱的植物,主要生長于沙漠及海岸地區(qū)。一些抗旱植物根、莖特別肥大,葉片退化,以利于儲存大量的水分。多肉植物有景天科、龍舌蘭科、大戟科、夾竹桃科、百合科等。
對多肉植物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多肉植物,是指所有具有肥厚肉質(zhì)莖、葉或根的植物,包括了仙人掌科、番杏科的全部種類和其他50余科的部分種類,總數(shù)達萬種以 上,也稱肉質(zhì)植物或多漿植物。狹義的多肉植物或多肉花卉則不 包括仙人掌科植物,而將仙人掌科植物專稱為仙人掌類植物或仙 人掌類花齊,簡稱為仙人掌類或掌類。一般園藝書籍上提到的多 肉花丼或多肉植物是指狹義的定義,主要指番杏科、景天科、大戟科、龍舌蘭科、蘿摩科、百合科等根、莖、葉肉質(zhì)肥厚的種 類,而不包括仙人掌科植物。本書所提的多肉植物,則是包括仙 人掌類植物在內(nèi)的廣義定義。
很多花卉愛好者對仙人掌類植物的認識常有誤解,實際上 只有屬仙人掌科的植物才能稱為仙人掌類植物。有些花丼雖然在 外形上與仙人掌類植物十分相似,#與仙人掌比較相似的大戟科 的顧麟掌(Euphorbia neriifo!ia),同量禾尺比較相似的大戟科彩云閣(Euphorbia trigona),與仙人球十分相似的布紋球(又稱晃玉、貴寶玉,Euphorbia obesa)等,都不能稱為仙人掌類植 物。另外,仙人掌科中的仙人掌屬(Opuntia)有300余種,其特 點為莖節(jié)大多呈扁平掌狀,其中有個別種類常被稱為仙人掌。
多肉植物大多數(shù)生長于干旱荒漠地帶或草原地帶,在干旱難 以獲得水分的情況下,便在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與生理上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 化,如變態(tài)莖比較肥厚、表皮的角質(zhì)層變厚。仙人掌科的植物,其 棱多并具疣狀突起,或常生長有長刺與長毛,以適應(yīng)其干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大多數(shù)種的根系分布廣而較淺;一些原生長于熱帶森林中的 仙人掌科植物,因其生長在樹木的洞穴或樹丫處堆積的腐殖土中, 故水分供應(yīng)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對干旱條件不太適應(yīng),要求溫暖而 濕潤的環(huán)境,所以它們的莖雖然也肉質(zhì)化,但肥厚程度較差,而且 表面積較大、表皮不具角質(zhì)層或角質(zhì)層較薄,棱少且不具疣突、刺 毛稀少而短,甚至沒有,它們常具有氣生根,以便攀援在樹干或巖 石上生長,人們習(xí)慣上把前者稱為陸生(或地生)類型的仙人掌植 物,如很多圓球狀的或圓柱狀的掌類花卉;而將后者稱為附生類型 仙人掌植物,如蟹爪蘭、三角柱、曇花、令箭荷花等。
由于陸生類型的仙人掌類植物常常需要度過一個漫長的旱 季,所以它們大多在冬季進行休眠。附生類型的仙人掌類植物由 于產(chǎn)地沒有長時期的干旱,所以沒有一年一度的長時間休眠,只 是在花期后有短時間的半休眠或生長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