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氣候的特點早春氣溫開始回升,但十分緩 慢。盡管3月上旬會有“小陽春”出現(xiàn),然而仍常有寒流侵襲, 造成陰冷天氣,一般要到4月中下旬,氣溫才能穩(wěn)定在lO攝氏度以上,不會有大的波動。有的年份春雨連綿,光照不足,這就增 加了春季盆栽花卉的養(yǎng)護難度,需要加倍精心管理。
(2)做好花卉的防寒工作春季養(yǎng)花切不可掉以輕心, 如稍有懈怠,精心養(yǎng)護了一冬的花卉就會毀于一旦。以1998 年3月20日的--場春雪為例。3月17日至18日氣溫明顯升 高,但19日北方強冷空氣兇猛南下,北風7?9級,持續(xù)了 20 個小時之久。接著一場中雪,沿江地區(qū)最大積雪深度達22厘 米,3天之內(nèi)氣溫降幅達20T ,最低溫度至-1. 8T ,創(chuàng)近40 年來3月中旬沿江地區(qū)最低溫度的記錄,使不少家庭的養(yǎng)花 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3)春季盆栽花卉出房不宜早有些業(yè)熱帶的花卉,如 茉莉花、白蘭花等,有些進U的花卉,如比利時杜鵑、郁金香 等,雖然天氣晴朗正常時,它們完全可以移出戶外,但天氣變 化強烈時,就難免受凍害,甚至落葉,造成祜死。加上早春寒冷 多雨水,在戶外,土壤含水量過大,不利于新根的抽生和吸收, 影響發(fā)芽、展葉。所以,早春盆栽花卉移出戶外,一般要等到氣 溫穩(wěn)定在10?15攝氏度以后的一段時期,切莫為一時“小陽舂”的 氣候假象所迷惑。
(4)盆栽花卉出房前后應注意的事項陽臺上或室內(nèi)的盆栽花卉,整個冬天都在生K。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許多家庭室內(nèi)有空調(diào)器或電熱器,室內(nèi)溫度、濕度、陽光、空氣 與室外顯然有別。相對時言,室內(nèi)盆栽花卉比較柔嫩,如在舂 季天暖時立即移出室外,植株常常不能適應新的環(huán)境而萎蔫, 所以在移出室外時,先要進行鍛煉,以增強抵抗力,逐步適應 改變的環(huán)境。具體的做法是,先逐步移至室內(nèi)溫度較低的地 方,多開門窗,通風透氣,接受陽光照射,逐步加大盆間距離, 減少澆水,使枝葉充實,從而增強對外界驟變環(huán)境的抵抗力。 總之,要使棺物逐漸適應新的環(huán)境。
(5)換盆后的養(yǎng)護
①逐步恢復光照:因為換盆傷了根須,為了保證成活,先 置陰涼處,待其正常生長發(fā)育后,逐步從半光至全光,但喜陰 的花木例外。
②適期澆水:視盆土十濕程度,酌情澆水,切忌天天澆, 防止盆土太濕,引起爛根或誘發(fā)病蟲害。
③看葉施肥:當葉發(fā)黃、萎縮時,適暈施點稀薄腐熟的菜 葉、魚骨、肉骨及人尿的混合液。
④病蟲害防治:要勤于檢查,及時治療。
(6)春季病蟲害防治春季花卉常見的病蟲害有白粉 病、銹病、黑斑病、縮葉病、黃化病等,以及天牛類、蚜蟲類、介 殼蟲類、金龜子類等害蟲。
①白粉病:常見于鳳仙花、瓜葉菊、大麗菊、月季、垂絲海 棠等花卉上,主要發(fā)生在葉上,也危害嫩莖、花及果實。初發(fā)病 時,先在葉上出現(xiàn)多個褪色病斑,但其周圍沒有明顯邊緣,后 小斑合成大斑。隨著病情發(fā)展,病斑上布滿白粉,葉片萎縮,花 受害而不能正常開花,果實受害則停止發(fā)育。此病發(fā)生期可自 初春,延及H季,直到秋季。其防治方法是:初發(fā)病時及早摘除病葉,防止蔓延;發(fā)病嚴重時,可噴灑石硫合劑,或1 000倍 70%屮基托布津液。
②銹。阂装l(fā)此病的花木以貼梗海棠等薔薇科植物居 多,包括玫瑰、垂絲海棠等,另外,芍藥、石竹也易患此病。發(fā)病 期為早舂,初期在嫩葉上呈斑點狀失綠,后在其上密生小黑 點,病斑呈橙黃色圓塊,并自反面抽出灰白色羊毛狀物,至 8?9月間,產(chǎn)生黃褐色的粉末狀物,隨風傳播至檜柏樹上,次 年早春又隨雨水傳播,再危害上述花卉,故這種病要經(jīng)這2種植物的寄生危害才能延續(xù),在病蟲害理論上稱“轉(zhuǎn)主寄生病害”。危害嚴重時會引起落葉,較輕時則造成病斑,影響外觀及 光合作用。其防治方法是:盡量避免在附近種植檜柏等轉(zhuǎn)主寄 生植物;卑春,在南京地區(qū)約為3月屮旬,開始噴灑400倍20%萎銹靈乳劑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約經(jīng)半個月再噴 1次,直到4月初為止,若春季少雨和干旱,可少噴1次;如果 附近種有檜柏,則應由園林部門于3月中旬在檜柏樹上噴灑 石硫合劑,以消滅檜柏上的病原。
③縮葉病:主要發(fā)生在梅、桃等薔薇科植物的葉片上。早 春葉初展時,受害葉片畸形腫脹,顏色發(fā)紅。隨著葉片長大,向 反面卷縮,病斑漸變成灰白色,并在其上有粉狀物出現(xiàn)。由于 葉片受害,嫩梢不能正常生長,乃至枯死。葉片受害嚴重時則 掉落,影響長勢,減少花量。其防治方法是:發(fā)病初期,及時摘 除初期顯現(xiàn)病癥的病葉,以減少病原傳播;早春發(fā)芽前,噴灑 石硫合劑,以消除在芽鱗內(nèi)外及病梢上越冬的病原。倘若能連 續(xù)兩三年這樣做,就可以比較徹底地防治此病了。對于患病嚴 重的盆花,要增施肥料,加強管理,以恢復長勢,多開花。
④蚜蟲:又名蜜蟲。多種盆栽花卉均受蚜蟲危害,如桃、 月季、榆葉梅、梅花、櫻花等。蚜蟲多聚集在葉片反面,以吸食葉液為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隨著早春氣溫上升,受害葉片 不能正常展時,新梢無法生長,嚴重時會造成葉片脫落,影響 開花。至夏季高溫時,有些蚜蟲遷飛至其他植物如蔬菜上,直 至初冬飛回樹上產(chǎn)卵越冬。其防治方法有:發(fā)芽后展葉前,可 噴灑1000倍40%樂果乳油,以殺死初期孵化的幼蚜;也可先不噴藥,以保護瓢蟲等天敵,讓其消滅蚜蟲,直到因種群消長 失衡,天敵無法控制蚜蟲時,再考慮用藥。采用這種方法時,尚 須用人工摘除或捏死蚜蟲的輔助方法。
⑤介殼蟲:介殼蟲種類很多,危害花木的品種也較多,危 害也較嚴甫。龜甲蚧,白色蠟質(zhì),圓形。桑白蚧,A色,尖形。牡 蝸蚧,深褐色,雄蟲長形,雌蟲圓形。灰甲蚧,深褐色,圓形,形 似盔甲。易受介殼蟲危害的植物有山茶、石榴、夾竹桃、丁香、 杜鵑、木槿、櫻花、梅、桃、海棠、月季、玉蘭、含笑、萬年青等。幼 蟲先在葉片上吸食汁液,使葉片失綠,至成蟲時,多在枝干上 吸食汁液,嚴重衰弱樹勢而影響開花。其防治方法有:用手捏 死或用小刀刮除葉片和枝干上的害蟲,在幼蟲期噴灑1000 倍40%樂果乳油1?2次,其間相隔7?10天。
⑥紅蜘蛛:螨類。蟲體小,肉眼難以分辨,多聚生,且繁殖 速度極快。易受危害的植物很多,如月季、玫瑰、蘅薇、櫻花、 杜鵑、丁香等。蟲聚生于葉背面吸食汁液,初使葉片失綠,最 終造成葉片脫落、新梢枯死,嚴重時,植株生長衰弱甚至死 亡。其防治方法是:于初發(fā)期噴灑1 000倍40%樂果乳油,或 1 000?1 500倍40%三氯殺螨醇乳油,噴殺時要噴灑周到。 夏季高溫時,該蟲繁殖更快,往往防治不及,故要及早噴灑農(nóng) 藥,且要連續(xù)噴3?4次,其間間隔7天左右,而且不要單一使 用同種農(nóng)藥,以免產(chǎn)生抗藥性。
植物有蘭花、康乃馨、芍藥、翠菊、唐菖蒲、水仙、仙客來、牡丹 等。蟲害輕時,往往不易察覺。蟲害嚴重時,植物生長不良,開 花不旺。由于土壤中線蟲種類繁多,蟲體又小,肉眼幾乎看不 到,故只有以預防為主,可于每千克種植土壤中加20?30粒 3%呋喃丹顆粒劑,通過土壤溶解,緩緩釋放,來消滅線蟲。
⑧毛蟲類:有天幕毛蟲、舟形毛蟲等。食性很雜,兒乎危 害所有植物,呈暴發(fā)性,要及早防治。主要可采用人工捕捉的 方法,必要時用1000倍40%樂果乳油噴灑。
⑨木蠹蛾:幼蟲在枝干中蛀食,桃、梅、櫻花中常見,嚴重 的可使二年生至三年生大枝蛀斷,影響樹姿。其防治方法為: 平時注意觀察,當枝干上有蛀孔,并自蛀孔排泄小顆粒狀糞便 時,可用鐵絲自蛀孔沿蟲道挖戳,或?qū)⒅魯,殺死害蟲。蟲體 紅棕色,頭部及身上各節(jié)均著生毛,與天牛的乳白色明顯不 同。防治天牛,也采用這種方法。還可以用150倍80%的敵敵 畏乳油,用注射器由蟲道糞口注入,然后以濕泥將蟲道堵住, 殺死害蟲。
⑩金龜子或甲蟲類:雜食性害蟲,早春取食葉片或花朵, 月季、玫瑰等易受害,以人工捕捉為主要防治方法。
?地下害蟲:蠐螬,即金龜子幼蟲,白色。地老虎,綠黑 色。在土壤中以取食植物根或根莖部為生,常致植物死亡。防 治方法是及時從其人土洞口將其挖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