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原產(chǎn)于我國的華東及西南地區(qū),是我國傳統(tǒng)的切花和盆景材料。
南天竹喜溫暖多濕及通風(fēng)良好的半陰環(huán)境,可耐-15攝氏度的低溫,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攝氏度左右。宜在濕潤、排水良好、微酸性至微堿性的疏松肥沃的土壤上栽培。在干旱瘠簿的土壤中牛長差。
(1)繁殖主要用分株繁殖。也可用桿插、嫁接、播種來繁殖。
分株繁殖:常在秋季和春季萌芽前進行,也可結(jié)合換盆、翻盆進行。
嫁接:用野生南天竹實生苗作砧,進行切接、劈接、靠接。
扦插:在春、秋季進行硬枝扦插,也可在夏季進行嫩
枝扦插。插床用素砂土.蛭石、珍珠砂等均可。春、秋季插需保溫保濕,夏季插則需遮陰保濕。
播種:秋季果實成熟后,隨采隨播。
(2)栽培可進行露地親培、盆栽和樹樁盆景栽培。
江南各地都可露地栽培,也可在花圃、園林小品山石旁、庭院的、花臺中栽植配置園林觀賞盆景,以及制作樹樁觀賞盆景等。還可作居室陳設(shè),會場.廳,堂,館、所的觀賞布置。
一般于春、秋季移栽或上盆。盆土用堆肥4份、河沙5份、園土1份;或4份腐葉土、1份園土,5份河沙配制而成。2~3年換盆一次,隨時保持土壤和空氣濕潤,花期少澆水,并防盆內(nèi)積水。每年至少追施3?4次摻有磷、鉀肥的泡制液肥,分別在萌芽時、謝花后和枝條緩慢生長期供肥。幼苗期需勤施、薄施.約每隔半個月施一次腐熟的餅肥水。成年植株每年于萌芽時、謝花后和枝條緩慢生長期施肥3~4次,每月還需澆一次肥水^秋季采果后施基肥,然后放置在陰涼處培養(yǎng)。冬季霜降前,為防植株受凍,需有保溫設(shè)施并保持溫度在2T以上,同時停止施肥和少澆水。
南天竹的萌發(fā)率和成枝率都低,又是頂部結(jié)果,故一般不進行修剪,只是在換盆時剪去部分老根和枯枝、纖細枝及落花后剪去干花序。栽培10多年后需對衰老樹進行更新修剪,可齊主干以上剪去,甚至自根頸部剪去,重新發(fā)枝培養(yǎng)。
南天竹的樹樁盆景養(yǎng)護主要是控制肥水,嚴防徒長,防止根部積水。施肥水局限在滿足基本要求即可。同時按樁景構(gòu)圖的需要適當(dāng)進行摘心、抹芽,摘葉等作業(yè),完善樁景。
南天竹的主要病害為紅斑病、炭疽病。用65%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