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之玉簡介
“虹之玉”Sedum rubrotinctum又叫“耳墜草”(英文俗稱Pork and Beans)?粗鼈儓A圓胖胖的翠綠色棍狀葉子,葉尖還給曬得一副“太陽棕”的樣子,確是令人輕易就愛上它們。市面上不時還會見到虹之玉的斑化品種,就是葉色偏白,葉尖看起來像粉紅色的“虹之玉錦”Sedum rubrotinctum var. 'Aurora'。
原產(chǎn)地
虹之玉來自墨西哥,是景天科Crassulaceae之中Sedum屬的植物。這個Sedum字,中文有譯作“景天屬”的, 有譯作“佛甲草屬”或“青鎖龍屬”等等;無論怎麼譯也好,這個屬的植物一般都體魄強健“好生養(yǎng)”(廣州話“容易繁殖”的意思)。
虹之玉的葉子長度大約只有一至二厘米,如果你見到和它們很相似,葉子卻比它們大一倍左右的植物,應(yīng)該就是它們的近親“乙女心”Sedum pachyphyllum了(俗稱Jelly Beans)。至于葉子迷你得只有米粒般細小的,則是經(jīng)常被用作植被的“玉米石”Sedum album(俗稱Baby Tears)。
乙女心看起來像加大碼的虹之玉
此外,和它們形態(tài)很相似的,還有同是來自墨西哥的遠親“玉珠簾”Sedum morganianum(又叫“玉提子”或“松鼠尾”,俗稱Donkey Tail),和最近很受歡迎的“新玉簾”Sedum morganianum var. Burrito(又叫“新玉綴”,Burro's Tail)。
虹之玉怎么養(yǎng)?景天科景天屬【虹之玉】Sedum rubrotinctum 嬰兒手指一般的葉子,在春天到夏天的繁殖期里呈美麗的綠色。秋冬開始紅葉,陽光充分且干燥的環(huán)境下能愈發(fā)變成紅色。如果陽光不足,植物的莖會伸長。能從掉 落下來的葉子上發(fā)根,種植簡單。土完全干了再澆水,夏季避免暴曬。冬季氣溫低時也要減少澆水;ㄊ屈S色的星形,在春天開放。
虹之玉喜溫暖及晝夜溫 差明顯的環(huán)境。對溫度的適應(yīng)性較強,在10℃至28℃之間均可良好生長。秋冬季節(jié)氣溫降低,光照增強,肉質(zhì)葉片逐漸變?yōu)榧t色,因此栽培過程中人為降溫可提 高觀賞價值。冬季室溫不宜低于5℃。耳墜草喜光,整個生長期應(yīng)使之充分見光。但夏季曝曬會造成葉片日灼,可適當(dāng)遮光或半日曬,中午應(yīng)避免烈日直射。耳墜草 生長緩慢,耐干旱,因此不宜大肥大水,應(yīng)見干澆水且澆透,而冬季室溫較低時則要減少澆水量和次數(shù)。一般一個月施一次有機液肥。夏季注意保持通風(fēng)良好。耳墜 草生長較慢,一般栽培3年后株形開始散亂,因此應(yīng)提前進行修剪。繁殖方法 通常采取扦插法,莖插、葉插均可。莖插可利用修剪下來的枝條,截成長5厘米的 莖段,最好在陰涼處晾曬3天至5天,待切口處稍干后再插于苗床內(nèi)。
葉插繁殖是從莖上取下完整葉片(注意不要損傷葉片),放置3天后再扦插。此法繁殖系數(shù) 大,適于大量繁殖,但成型較慢。病害防治 虹之玉病害較少,偶爾會發(fā)生葉斑病和莖腐病。葉斑病主要是由于通風(fēng)不良且空氣濕度較大引起的?梢允褂脙(nèi)吸性 殺菌劑進行防治。改善通風(fēng)狀況是預(yù)防葉斑病的關(guān)鍵。莖腐病多是由于冬季環(huán)境過于潮濕引發(fā)的。應(yīng)剪取植株上部健康莖段進行繁殖,同時避免冬季過多過頻澆水, 保持盆土稍微干燥。
土壤
嬌小的虹之玉是耐旱植物,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培植時,可以用1:1的粗沙和培養(yǎng)土混合,或以2:1:1的培養(yǎng)土,蛭石加粗沙混合,又或者直接用仙人掌專用土亦可。排水能力不佳的土壤很容易會令它們的根腐爛。
光照
充足的光照可以令虹之玉葉尖的紅色愈加明顯,可是太強的光線卻會把虹之玉曬傷。若放在光線不足的地方太久,它們會徒長,葉尖紅色減退,并且在莖部生出氣根;這時候不要馬上拿到強光處去曬,應(yīng)先放在明亮的地方幾天,讓它們慢慢適應(yīng)光照,才可放到半日照的環(huán)境,然后全日照之下。一般來說,除卻炎夏中午的強光以外,無論半日照或是全日照,只要有陽光,虹之玉都會開心快活。
溫度
它們喜歡晝夜溫差大的環(huán)境,最適生長溫度是10-32℃之間;氣溫低過4℃,或高過33℃時會進入休眠,停止生長;若氣溫低至接近0℃時,就會凍傷或凍死。所以夏季時要注意空氣流通,正午時段宜加上遮蔭物避開高溫,冬季低溫至5℃以下時可移到室內(nèi)有陽光處避寒。
澆水
千萬別以為在努力催谷之下,虹之玉就會快高長大—虹之玉的生長很緩慢,太過多水,多肥都不適合。相對濕度40-60%的環(huán)境能令虹之玉感覺舒適,平時可以待泥土開始乾燥時才澆一些水,但每隔一個月左右就要澆透水一次,以花盆底孔開始滴水為準(zhǔn)。澆水時應(yīng)避開葉片,以免葉片因積水太久而腐爛,注意盆底不可積水。休眠期和冬季氣溫低的日子要減少澆水,相反地,夏季就要略為增加澆水次數(shù),給它們降降溫,并避免在正午的強光下澆水。
施肥
虹之玉不宜施氮肥,因為氮肥會令它們吸收過多水分,以至莖部,葉片因儲存太多水分而變得脆弱。每個月只需給虹之玉施以淡淡的液態(tài)鉀肥和磷肥一次,它們便能長得美美的了,施液肥亦當(dāng)作澆水一次計算。
換盆
大約每隔二至三年便要換盆一次,換盆宜在春天進行。為了令水分容易揮發(fā),避免爛根,最好用泥盆或素?zé)璺N植。先在盆底舖一層透氣層,例如碎石或陶粒,其上舖上一層土壤,薄薄的灑上一層腐熟的基肥,再舖一層土壤隔開基肥,使幼細的根部不會因直接接觸到肥料而燒傷,然后將植株放在中央,四周加入新土,輕輕拍實泥面,最后澆透水便完成。
繁殖
虹之玉多數(shù)以扦插法(插枝法)繁殖。先選取約五厘米長的分枝剪下,放在空氣流通的陰涼處二至三天以風(fēng)乾切口,然后淺植在土壤中,于明亮處種植即可;待植株健壯后才可移到全日照處種植。
網(wǎng)上有人表示,就算只用它們掉下來的葉子,也能輕易地繁殖成功。方法是將葉子平放在沙質(zhì)土壤上,置明亮通風(fēng)處,待發(fā)根以后才可以澆水,這種方法稱為葉插;只是如果用葉插的話,便要多一點耐性才會看到新苗。
筆者個人經(jīng)驗,以分枝扦插繁殖第一次就已經(jīng)成功,葉插繁殖卻多次失。ㄈ~子們都爛掉)!大概是我太心急,扦插葉片前沒有好好風(fēng)乾切口,又或者在過于潮濕的季節(jié)進行葉插吧。反而偶然掉在一角,因看不見而“管不著”的葉子,卻長起新葉和嫩根來,真是欲速則不達啊。
偶然掉在一旁而長起來的虹之玉寶寶
水種
另外,根據(jù)多漿花卉名品鑒賞與栽培手冊,虹之玉和玉珠簾均可水種(真不可思議!)。方法是先選取健壯枝條平整切下作為插穗,置于陰涼通風(fēng)處約二至三天直至切口完全風(fēng)乾,然后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插穗切口貼近水面但不可碰到水,靜置明亮處,避免強光直射,約一星期后便會開始生根。
病害防治
虹之玉很少生病,但是如果天氣持續(xù)潮濕低溫太久,會變得衰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襲。因此,偶然會有腐莖病,即植株莖部變得軟弱,甚至腐爛;亦偶然會惹到介殼蟲。
如果發(fā)現(xiàn)虹之玉患病,應(yīng)馬上將植株與其他植物隔離。若是腐莖病,就要從植株頂部剪去健康部分另植新盆,放棄以下患病部分;如果有介殼蟲,可用沾上酒精的棉花捧或舊牙刷將蟲擦去;如果情況嚴重,就唯有整株放棄。
預(yù)防虹之玉生病,應(yīng)保持空氣流通,控制澆水及施肥,并有足夠日曬,令植株維持強健,減低患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