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科女貞屬常綠闊葉喬木,別名蠟樹、高干女貞等。原產(chǎn)我國,廣泛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華北、西北地區(qū)也有栽培。在北京,只有庭院樓前避風向陽處有極少量栽植。
栽植技術
大葉女貞的移植季節(jié)以春季新芽萌動前為宜,移栽需帶苗木地徑8至10倍大的土球,淺耕20厘米至30厘米,耕后用1∶1000的高錳酸鉀噴灑地面,起到消毒的作用。作床,根據(jù)預定苗木間距作梗,梗間距以利于栽植和灌溉為準。用平耙平床,以無碎石、瓦礫為準。根據(jù)地勢采用自然排水,要求排水順暢。
胸徑10厘米以上大規(guī)格苗木,可保留全冠,但應確保土球完整,并進行疏枝和短截修剪,土球破散的需重剪或重截。小規(guī)格苗木,應根據(jù)培養(yǎng)方向定分支點,最好保留較粗分支,以利造型。同時剪除根部損傷根,剪短直長根。
栽植時將土球外圍夯實,切忌夯土球。栽植初期在根部堆土15厘米至20厘米,防止苗木傾斜、倒伏。工程用苗可搭支架,但是,圃地大面積栽植用支架會提高成本,影響管理。
管理技術
一年澆水2至3次。春季三四月澆返青水,以后視天氣情況盡量少澆水。夏季極旱時補水,一次性澆足。澆水應避開午間烈日時分,以下午四點后澆為宜。10月底11月初將冬水灌足。
大葉女貞萌蘗能力強,去蘗工作應反復進行。4月中旬到5月初,嫩芽木質(zhì)化之前,進行一次抹芽。定干的苗木,只保留主干頂部10厘米至20厘米的芽,確保分枝點。6至8月加大去蘗,每20天左右去蘗一次。10月中下旬適量去除萌蘗,進行修剪,保留3至5主枝,每主枝上保留3至4分支,樹形以卵圓形為佳。亦可根據(jù)需求,整形成其他造型。修剪一星期后再去蘗。以后的修剪以疏枝為主,去除干枝、徒生枝和樹干蘗生芽。
特別注意
剛定植時,由于運輸時苗木可能失水,要及時澆水到土球泡透為止。3至5天后扶直歪、倒苗木,并澆第二遍水,鋤地保墑。夏季雨水量大,易產(chǎn)生澇害。大雨后要在太陽強光之前及時排澇。
大葉女貞不能完全適應北方冬季的寒冷和干燥大風氣候,防寒工作十分重要。防寒應達到保溫防風的效果。防寒方法:雙層纏裹法。第一層用草繩或舊報紙,第二層用薄膜,從基部至分枝點均勻纏裹,再用荊子繩固定,確保不透風。并在根部堆土高15厘米至20厘米,防止根部凍害。此方法處理過的苗木,翌年返青率可達 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