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四季常綠,氣味芳香,冠形如傘,姿態(tài)優(yōu)美,在園林綠化、行道樹都有大量栽植。香樟繁殖容易,栽植成活率高,在很多地方工程造林亦廣泛栽植。隨著香樟栽植面積的擴大,病蟲害的監(jiān)測、防治也就非常重要。樟巢螟成為危害香樟的主要蟲害之一。
樟巢螟叉名樟葉瘤叢螟,屬鱗翅目,螟蛾科。
1.被害狀
樟巢螟主要以幼蟲吐絲綴葉結巢,在巢內取食葉與嫩梢,嚴重時將樟葉食盡,樹冠上掛有多個鳥巢狀蟲苞,影響樟樹生長及觀賞。
2.形態(tài)特征
①成蟲:翅展約28mm,頭胸體部呈灰褐色,翅內橫線斑紋狀,外橫線曲折波浪狀,內外橫線間有淡色圓形斑紋。
②?卵:乳白至淺紅色,橢圓,略扁平,長約0.8mm。
③幼蟲:黑灰至棕黑色,亞背線寬而深,老熟幼蟲體長約23mm。
④蛹:棕色,腹末有臀棘8根。繭扁橢圓形,似西瓜籽大小,長約15mm,白色薄絲狀,繭上常粘附泥土。
3.生活習性與發(fā)生規(guī)律
樟巢螟一年發(fā)生2代,在氣候適宜的條件下,一年可發(fā)生3代。越冬代是以老熟幼蟲結薄繭后在淺土層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5月出現成蟲并在香樟葉背邊緣,呈魚鱗狀重疊排列產卵。6月初出現第一代幼蟲,幼蟲具有群集性。低齡幼蟲先將兩片香樟葉綴起,躲在其中危害,以后隨著蟲齡的增大,綴葉逐漸增多,形成蟲巢。8月出現第二代幼蟲。樟巢螟有世代重疊現象,6~10月蟲巢內有不同齡期幼蟲的危害,一般在10月份老熟幼蟲下樹結薄繭后在淺土層中越冬。
4.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利用老熟幼蟲在淺土層中越冬習性可用人工松土方法能降低蟲口數量;用人工摘蟲苞方法,摘下的蟲苞集中燒毀,也可有效降低蟲口數量。
②?生物防治:在6月份一代幼蟲期噴施1000~1500倍50000IU/mg蘇云金桿菌原藥,噴施時間應在晴天傍晚或陰天。
③?化學防治:在幼蟲發(fā)生期(6月份和8月份),可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殺蟲雙水劑500倍液(可加0.1%的洗衣粉以提高藥效),或0.3%高滲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殺蟲效果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