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情況
秋梢期爆發(fā)時可嚴重影響結果母枝的充實。?
形態(tài)特征?
成蟲 灰白色中型蛾子,腹面黃色,前翅白色,間有灰黑色小點,自前緣至后緣有3條黃褐色波狀紋,近外緣的1條最明顯,亞種波紋黑色,后翅與前翅相似。雌蛾觸角絲狀,腹端有一絲黃褐色絨毛,雄蛾觸角雙櫛齒狀。體型略小。?
卵 橢圓形,藍綠色,近孵時黑色,數百粒堆疊成塊,上覆有雌蛾腹端脫下的黃褐色絨毛。?
幼蟲 初孵時灰褐色,2齡以后漸轉青色,4齡后體色隨環(huán)境而變,有深褐、灰褐或青綠色。前胸背面有2個小突起,氣門紫紅色。?
蛹 黑褐色被蛹,頭頂有2個小突起。?
生活習性?
廣東博羅、新會等地一年發(fā)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蟲3月上旬出現,多在雨后土壤含水量較大的情況下夜間羽化出土。白天棲息背風處、樹干背面、葉背、雜草或灌木林間,夜出活動,飛翔力強,有趨光性。寄主廣泛。羽化后1—3天晚上交尾,產卵前期l—2天。第一代產卵量較少,秋梢期卵塊常逾數百至千粒。成蟲壽命5天左右。在24—30℃時卵歷期10—15天。?
幼蟲1—2齡期白天多在樹冠頂部,晚上吐絲下垂懸吊于樹冠外圍,隨風飄蕩擴散轉株取食。1齡幼蟲取食葉肉存留表皮,2、3齡期食葉成缺刻,4齡后食量劇增,一蟲一天可食8—12片葉。幼蟲期共6齡,少數5齡。老熟后晚上沿樹干爬下或葉絲墜下入土中化蛹。蛹多在土深1—3厘米范圍,如樹干周圍土壤疏松,絕大部分就在主干周圍50—70厘米范圍內人土化蛹;如果遇土壤板結,則可遠至70厘米外入土。土壤結構疏松的果園發(fā)生嚴重,土壤黏重容易板結的果園發(fā)生少。?
防治方法?
上述幾種鱗翅目幼蟲天敵較多,如果果園不濫用農藥(殺蟲劑、除草劑),生物群落穩(wěn)定,能維持動態(tài)平衡,則一般不致大發(fā)生。但不少地區(qū)果農存在農藥萬能思想,經常依賴殺蟲劑,當天敵被殺傷,害蟲失去自然控制的情況下,這些潛在的次要害蟲種群數量增殖,遂爆發(fā)為害。?
①藥劑防治 一般常用有機磷殺蟲劑對已爆發(fā)為害的害蟲有效。但對油桐尺蠖,特別是4齡以上的幼蟲,效果不大?蛇x用蘇蕓金桿菌類(B.T.青蟲菌、殺螟桿菌按商品菌粉含量對水)混合低稀釋量敵百蟲或菊脂類殺蟲劑噴殺。?
②挖蛹 重點在越冬代和第一代;蛟谙x口密度高的樹干下,鋪設薄膜,上鋪7—10厘米松土,待幼蟲老熟下樹化蛹,集而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