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專家呼吁“剎住大樹移植風”,這主要是因為一些苗木經(jīng)銷商和苗農(nóng)一味追求經(jīng)濟效益,無節(jié)制地移走大樹,嚴重破壞了原產(chǎn)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并且栽植技術差,苗木成活率不高。實際上只要苗木供應渠道正確,有成熟的移植技術,大樹移植不失為一個在短期內(nèi)提高城市綠化面積,改善城市綠地景觀的有效途徑。
1.起苗前處理
對于胸徑為3O—45厘米的小葉白蠟移植前,若由于時間問題,小葉白蠟未能進行提前斷根處理時,可在起苗前除去樹冠,留6—7米主干,并將傷口涂抹劑涂抹于切口,以減少樹體水分、養(yǎng)分流失和傷口感染繼發(fā)病蟲害。這樣景觀效果和生態(tài)效應雖不能立即見效,但小葉白蠟自然冠形好,萌枝力強,5—6年其冠幅完全可達8米左右。
2.起苗
l1月下旬起苗,土球約為樹木胸徑的6—8倍,按土球的大小確定土溝的外徑(較土球稍大些),用鐵鍬將土溝內(nèi)的土垂直鏟出,靠近土球處時,鐵鍬應背對樹根,垂直將士鏟出,以免鐵鍬朝向樹根時破壞土球或傷及樹根。挖土球時,如發(fā)現(xiàn)下部土壤尚未凍結,可于坑內(nèi)潑水,并停放2天,待凍實后再進行挖苗。小葉白蠟側根主要集中于根莖以下1.2米處,土球深度達1.6米左右即可斷根待運。
3.運輸
苗木挖掘完畢后,需待土球凍實再行吊裝運輸,這樣土球不必捆綁。但在苗木起吊時要注意,最好不用鋼絲繩,用扁平的柔性吊帶進行吊裝,將吊帶掛在樹木根莖以上1米左右,然后找準平衡點,將吊帶掛至平衡點處就可進行起吊。樹木吊起后放入運輸車內(nèi)合適的位置,將吊帶掛至樹木上部,將其拉直平放。運輸途中將苗木土球及樹體用氈布等覆蓋物覆蓋好,以減少樹體失水。
4.挖掘定植坑
定植坑的位置確定之后,即可根據(jù)土球的大小確定坑穴的大小,坑的橫切面應比土球?qū)捴辽?0厘米,縱切入面加深20厘米即可。
5.栽植
吊苗前先用卷尺將土球高度量好,根據(jù)土球高度將樹穴按標準修整好再行吊苗。因樹木較大,自身重量很重,因此在苗木栽植時,先用吊帶捆至樹木平衡點之后,將苗木吊起放入坑穴內(nèi)。然后將吊帶位置放至樹木上部,將樹木立直,使土球上表面不得低于地表1O厘米,過深過淺對樹木生長都不利。樹木立直放穩(wěn)后,進行填土,因樹坑較深,又適逢冬季,回填土部分已凍結成塊,在回填時應將其搗實,邊回填邊澆水(澆水分3次進行,以便能澆透),澆水時水管出水口應對著坑壁,不能直接對著土球沖澆,以免破壞土球,影響樹木成活率。
6.冬季管理
(1)澆水?
大樹栽好后,以樹干為中心,直徑3米處為外圍土堰,土堰高40厘米左右。用鐵鍬拍實,然后灌水。澆水要澆透,水澆至土堰上部后,待水滲入土壤后再行澆水,如此反復3—4次,澆透為宜。澆水后第2天在土堰內(nèi)撒入5厘米厚的干土或干沙子,以免土壤裂縫透風,造成樹木根系失水或受凍而影響樹木成活率。
(2)樹體包扎?
冬季氣溫較高的地方,小葉白蠟不易發(fā)生凍害,但降水也相對較少,空氣干燥,為減少樹體水分蒸發(fā),可用氈布之類包裝物對樹體進行包裹。
7.次年養(yǎng)護
(1) 新植大樹澆水不及時,澆水方法不合理,也會造成樹木死亡。3月上旬檢查大樹周圍土堰是否完好,以備澆水。于3月中旬檢查土壤墑情,澆透第1水,結合澆水施生根粉,如速生根等。大樹移植后,根系邊緣的吸收根砍去很多,留下的多是無吸收功能的老根,再加上苗齡較大,新根生長慢,新根萌發(fā)前一定要注意水分管理,澆水不宜過多。
(2)春季大風來臨前檢查支撐物是否牢固,并檢查樹體綁扎物是否完好。
(3)樹體剪口及傷口涂抹傷口涂抹劑,其內(nèi)含多種豐富的營養(yǎng)元素、殺菌消毒劑,能快速調(diào)理愈合傷口,防止傷口腐爛,防止水分、養(yǎng)分蒸發(fā),促進樹木健壯生長。
(4)樹體包裹
由于現(xiàn)有包扎材料的顏色為灰黑色(此顏色吸熱能力很強),其內(nèi)有一層塑料不透氣,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將樹體包扎材料換為草繩,以達到樹體保濕、減少蒸騰的目的。對樹體沒有包扎的部位,噴蒸騰抑制劑(每10天1次)。
(5)搭蔭棚
在氣候炎熱的地方,為減少樹體的蒸騰量,可于4月下旬為大樹搭蔭棚,蔭棚與樹體保持80厘米左右距離,這樣可降低樹體周圍的溫度,減少水分蒸發(fā)。架設蔭棚可采用遮光率50%-60%的遮陽網(wǎng)。
(6)樹體噴水 ?在大樹上裝設微噴設施,給樹體部位噴水,保持樹木周圍空氣濕度。
(7)施用樹干注入液
在樹干內(nèi)注入樹木所需的水分、養(yǎng)分,有利于移栽樹木根系傷口愈合,補充樹木地上部分生長所需的水分、養(yǎng)分,從而較好地解決樹木新根未長出時樹體的供需矛盾。促進苗木成活(樹干注入液若為300毫升容器,需5—7天換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