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別名油椰子,棕櫚科,原產(chǎn)熱帶西非。油棕是熱帶喜光嗜鉀樹種。適溫15~30℃,喜疏松、肥沃、酸性、深厚土壤,喜高溫、 耐寒,氣溫低于4℃時便受寒害。喜高濕、不耐旱,喜靜風至微風環(huán)境。
一、栽培技術(shù)
(1)施肥 原則上以有機肥為基礎(chǔ),幼齡樹每株每年至少施有機肥10公斤,成齡樹20~40公斤以上(經(jīng)濟用途需加倍),適當配合磷、鉀肥,成齡樹應增施氮、鉀肥,適當補充其它肥料。由于各地土壤肥力不同,施肥種類各用量亦可初步根據(jù)葉片褪色或出現(xiàn)特別斑點等征狀進行施肥,凡葉片均呈淡綠色可可多施氮肥;老葉葉緣干枯,小葉變?yōu)楣陪~色,可加施磷肥;老葉首先出現(xiàn)淺綠色至淺橙色斑塊或帶焦枯可重施鉀肥,但在蔽蔭下的小葉葉色不褪色應改施鎂肥及硫酸亞鐵。
(2)割葉 油棕的葉片不能自行脫落,須割葉才能保持良好的感觀及有利于人工授粉和收獲,過度割葉又會減少葉面積,造成花序敗育、敗壞、降低產(chǎn)量。每株保留25~32片為宜。割葉可用割葉鏟或鉤刀,留葉樁長約12~20厘米,切口宜平滑,稍向外傾斜,以防積水和便利以后上樹作業(yè)。割葉時也要清除樹身附生植物、攀緣植物和干枯的花序,消滅害蟲滋生場所。割葉應在雨季末期開始進行,每年2-3次,低溫陰雨期間嚴禁割葉,否則易導致莖腐病。
(3)防寒 為了增強油棕入冬的防寒能力,使其能安全過冬,深秋禁止施氮肥,可適施用磷、鉀肥;冬天禁止施用肥料。入冬前,做好防寒措施,在群植油棕的兩、北而修建擋風屏或種植其它高大樹冠茂密的常綠喬木。如遇霜凍,應在溶霜前(早上太陽出來之前)用水把凍結(jié)在樹芯上的霜沖掉,防凍傷、凍死。
二、主要病蟲害防治
(1) 莖腐。核追Q“爛莖”,由于低溫陰雨期間割葉,病菌通過葉柄切口進入莖部為害纖維束,先由老葉頂部出現(xiàn)葉片干枯,嚴重時除幼葉外全部葉片干枯下垂,莖內(nèi)發(fā)生腐臭的褐色液汁,經(jīng)2~3年植株才死亡。
防治方法
①嚴禁低溫陰雨期間割葉,感病初期從病葉樁入手挖除病部,感病中期在病莖部鑿孔排凈腐臭樹汁,可使病株恢復健康;②發(fā)病前可用10%波爾多液或56%氯化亞銅防治,發(fā)病后可交替用40%乙磷鋁和65%甲霜靈防治,嚴重時可在患病處注射40%乙磷鋁。
(2)刺蛾:俗稱“辣蟲”,成蟲體長約1~2厘米,多在葉片背面零星產(chǎn)卵。幼蟲期約為50天,蠶食巳開展的葉片,一但發(fā)生為害,幾天之內(nèi)可將葉片全部吃光。
防治方法
①保護和利用天敵姬蜂、小繭蜂進行生物防治;②幼蟲3齡期前噴施生物農(nóng)藥Bt乳劑(含菌量大于100億/毫升);③可用2.5%溴氯菊酯、20%殺滅菊酯乳油,或80%敵敵畏、50%辛硫磷乳油和三氯砜螨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