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得到古老的樹樁,最簡便的辦法就是到野外去尋找挖掘。在山間林下、峽谷溪畔以及巖石的縫隙間,因水土流失、光照不足、土層貧瘩,加上動物啃食,常有一些低矮的樹木常年不長而成小老頭狀。它們的樹形古樸、枝干扭曲、樹皮開劈、殘根裸露,但仍具有生命力,正好是我們制作樹樁盆景的寶貴材料。將它們挖回后加工培養(yǎng),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化腐朽為神奇,從而制作出古樸典雅、造型奇特的名貴盆景來。
每年清明節(jié)前,當樹木的新芽即將萌動又尚未萌動時,是進山挖掘樹樁的最佳時機。發(fā)現(xiàn)可取的樹樁后先要仔細端詳,根據(jù)它的自然形態(tài)以及主干的延伸方向,參照前面所述的各種造型方式,將實物與插圖對號人座,經過反復推敲,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多余枝條剪掉。然后刨開山石和泥土,將粗壯的主根砍斷,盡量多保留一些側根和須根;如果根團較大,可除掉根團外圍的泥土,但要保留護心土,然后用濕草或蒲包把根團裹好裝人籮筐。如果是落葉樹種,則可少帶根團土,搬運起來比較輕便。
樹樁運回后,根據(jù)已經確定的造型方式進行第二次細致修剪,同時修剪根系,選擇大小適中的泥瓦盆用素土上盆栽種。澆一次透水后放在蔭涼處用濕草袋把樹樁蓋住,以減少樹體蒸發(fā)。如遇風天應向草袋上噴水;盆土不干不要澆水,以防爛根。
4月中下旬樹樁陸續(xù)萌芽,這時應將草袋揭掉,將它移到室外疏蔭下,每天噴霧2-3次,防止回芽。一個月后當新梢開始延伸時再逐漸向陽光下轉移。
當新梢長到5厘米以上時,應根據(jù)造型需要抹掉一部分頂梢和側梢,同時少施一些薄肥,促進保留下來的枝梢茁壯成長。立秋以后,對那些生長較快的闊葉樹種可摘掉枝條基部的一些葉片,然后進行蟠扎造型。針葉樹種生長緩慢,應到來年夏末秋初再進行蟠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