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是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具有支持、繁殖、貯存合成有機物質(zhì)的作用。土壤中的各種離子先吸附在根表面,然后經(jīng)能量轉(zhuǎn)換與 的作用,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中,再由細胞間的離子交換、進入維管柱的木質(zhì)部導(dǎo)管。但有些苗木品種根的生長能力較弱,必須經(jīng)過一定的處理才能獲得較高的生根率和較好的根系。對一些根的生長能力弱的苗木品種,必須經(jīng)過一定的處理才能獲得較高的生根率和較好的根系。本文對苗木難生根問題的解決措施整理如下:
一、機械處理
1、剝皮。一般來說,枝條木栓組織較發(fā)達的果樹品種較難生根,扦插前先將表皮木栓層剝?nèi),增強插穗吸水能力,可促進發(fā)根。
2、縱刻傷:用刀在插穗基部刻2-3厘米長的傷口,至韌皮部,可在縱傷口間形成排列整齊的不定根。
3、環(huán)狀剝皮:修剪前15-20天在母株上準備用作插穗的枝條基部環(huán)剝一圈皮層(寬3-5厘米),有利于促發(fā)不定根。
二、配制好營養(yǎng)基質(zhì)
扦插育苗、造林土壤是關(guān)鍵。造林、育苗前要選透氣、有營養(yǎng)、無病菌、無害蟲的材料和基質(zhì)作為苗床、底土,如細沙、黃綿土、農(nóng)家肥等。
容器育苗對土壤要求非常關(guān)鍵,在配制營養(yǎng)土地時,要注意養(yǎng)分能充分供給、通氣性要良好。因此,在配土時,要選擇熟黃綿土、細沙、鋸末、二銨等基質(zhì)按比例配制。
有些造林地塊的土壤滿足不了苗木的要求,特別是在城市綠化中。為了使設(shè)計的苗木健康生長,要進行換土和隔離。所換土壤要能滿足苗木的正常生長,換土要徹底。如地條件特殊,如重度鹽堿地,還可對栽植坑進行隔離,用塑料布將新所換新土和原土隔開。
三、用激素處理
將插條沾上生根粉或浸入生根液中。生根粉是由生長劑與滑石粉或粘土配成;生根液是按生長劑的種類和苗木種類確定的適宜濃度的溶液。植物的生長調(diào)節(jié)劑主要有萘乙酸、吲哚丁酸、吲哚乙酸、乙烯利等。處理前將插條基部縱向刻傷效果更好。
四、適時采用優(yōu)質(zhì)插條
品種不同,插條生根有難易。易生根的如杉、柳、葡萄等;不太易生根的有梨、木蘭等;難生根的有松、核桃、荔枝等。同一品種、枝條隨著樹齡的增長,生根能力會下降。秋冬季節(jié)枝條充實,生根力比休眠期后的春季強。
五、控制小氣候
小氣候主要指扦插圃的光、氣、溫、濕等。光線以稍暗為主,要適當增加氧氣,以利于插條的生命活動,溫度在23-25℃,空氣相對濕度以70%-80%為宜。
六、加溫處理
一般苗本在10-12℃氣溫下開始萌芽,扦插生根則以18-25℃土溫最有利。早春扦插常因土溫低而生根困難,可以人為提高插條下端生長部位的溫度,同時噴水、通風、降低扦插苗上端芽所處環(huán)境溫度。
七、巧用維生素處理
用1毫克/千克的維生素B,或維生素C、維生素H等溶液浸插穗基部12小時,再進行植物生長劑處理,經(jīng)處理后即使生根用難的柿、板栗都有50%以上的生根率。2%-10%的蔗糖水溶液不論單獨使用或與生長素混用,一般浸漬10-24小時,都有較好的促進生根效果。用0.1%-0.5%的高錳酸鉀處理對有的樹種也有明顯促進生根效果。
八、其他措施
1、覆膜。扦插育苗可覆膜扦插,提高地表溫度,加速生根,有效提高成活率。造林時,亦可覆蓋苗木專用膜,可提高地溫、蓄水保墑、促進生根。
2、截干。主要針對生根能力強的樹種,如楊、柳等。移栽時,適度截干可減少水分消耗,促進苗木生根。
3、及時澆水。主要體現(xiàn)在“及時”兩個字上,幼苗換床時,由于其根系細小,極易被陽光、土壤灼傷,因此,要在移栽前進行澆水,即要澆原苗圃地的,也要澆新苗圃的,盡最大程度減少苗木失水。在生產(chǎn)實踐中,要做到隨栽隨澆。在育苗中,微型噴灌可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
4、嚴防病蟲害,要做到防早、防小、防了。
5、防護措施。苗圃地進行圍欄,防止牲畜啃咬。大樹要進行支架,防止風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