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將于明年開建該市首個立項成功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隨著這一項目的推進,古中山國將進一步向世人揭開其神秘面紗。
中國國家文物局近期公布了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其中,中山古城考古遺址公園成功獲批立項。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huán)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范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
中山古城遺址位于石家莊市平山縣三汲鄉(xiāng)一帶,是中山國古都城靈壽城遺址所在地。
據(jù)史料記載,中山國原稱鮮虞,后稱中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北方少數(shù)民族狄族建立的一個諸侯國,位于今河北省的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因城中有山而得名。
歷史上,中山國疆域不大、人口不多,卻能長期保全自身于大國之間,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然而,在1974年正式發(fā)掘之前,當?shù)貨]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關(guān)于中山國的記載僅是只言片語,其歷史更顯得撲朔迷離,因而中山國曾一直被稱為神秘王國。
1975年至1979年,考古工作者對中山國遺址及中山王墓進行了發(fā)掘,從而打開了一個在地下封閉了2000多年的巨大藝術(shù)寶庫。中山王墓中共出土19000多件精美文物,其中兆域圖雙翼神獸十五連盞燈山字形禮器等出土器物彌足珍貴。特別是大量鐫刻在器物上的銘文,為史籍湮沒已久的中山國提供了真實的資料。
經(jīng)過近四十年的考古調(diào)查、勘探和發(fā)掘,中山國逐漸撩開神秘面紗。1988年中山古城遺址被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山國文物曾在法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展出并引起轟動。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