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窯村苗木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2016/1/24 10:18:15
土窯村苗木面積發(fā)展到2300多畝,人均10畝,村民人均純收入從不足1200元增加到過萬元,躍居全縣前列。土窯村苗木產業(yè)合作社、六盤山苗木發(fā)展協(xié)會也分別被評為國家級示范合作社和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
土窯村富裕了,但楊清榮心中的弦依然繃得很緊!敖窈,苗木產業(yè)的取勝之道在于特色和優(yōu)質,因此,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楊清榮帶領村民又邁出了主動調整、取勝市場的新步伐。
多年來,楊清榮憑著自己對政策的學習領會和對市場的敏銳判斷,帶領群眾把窮得叮當響的土窯村,變成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他本人也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酸菜吃不出春天,糧食吃不到夏天。這是多年前土窯村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面對貧困,時任村主任的楊清榮經過反復考察、分析,選擇了發(fā)展苗木產業(yè)這條路子。
“六盤山區(qū)土壤肥厚,降水充沛。尤其是涇源縣域海拔高、氣溫低,正好適合針葉類苗木生長。以2米高的云杉為例,氣溫高的地方只有五六層枝,形體單薄。而涇源的云杉多為8層枝,密實敦厚,樹形優(yōu)美,深受市場歡迎。優(yōu)勢難得,要充分發(fā)揮。”楊清榮明確方向后,就放手大干了。
可是,當時群眾并不接受。于是,楊清榮先行先試。兩年后,他的苗木開始大把大把賣錢。早先持懷疑態(tài)度的村民馬明德思想轉彎了,找上門來說要栽苗木。馬明德沒錢買樹苗,楊清榮主動把自家的苗子賒給他,而且在栽植、防蟲等方面給予指導。之后,馬明德不斷擴大育苗面積!拔疫B菜地都騰出來栽上樹苗子了,目前一共栽了30多畝。幾個兒子也都跟上發(fā)展苗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瘪R明德說。
村民楊春華想擴大苗木種植面積,楊清榮為其擔保在信用聯(lián)社貸款!白畛鯉啄昝磕曩J5000元,之后,增加到每年5萬元。這些資金可是幫大忙了!睏畲喝A滿懷感激。多年來,楊清榮先后為群眾擔保貸款100多萬元,促進了苗木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為有效解決銷路問題,2012年,楊清榮牽頭成立土窯村苗木產業(yè)合作社和六盤山苗木發(fā)展協(xié)會,把分散種植戶組織起來,有序進入市場。夏季,他帶領群眾搞種植。冬閑,他去甘肅、內蒙古、山西等地聯(lián)系銷路。別人的車一年跑3萬公里左右,而楊清榮的車每年行程超過10萬公里。
①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與會員發(fā)布,僅供瀏覽參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請謹慎采納.本站不做任何擔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來源的稿件均為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意義,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轉載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③如轉載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及時與本站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