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對溫度比較敏感,大多喜歡稍高溫度、長日照,因此選擇在冬天開花的少之又少。蟹爪蘭則是不同尋常的一種,12月份,其花骨朵就開始往外冒,花期覆蓋整個冬天。由于在12月的圣誕節(jié)期間開始開花,因此,蟹爪蘭又有“圣誕仙人掌”之稱。
蟹爪蘭原產(chǎn)于巴西東部熱帶森林,或附生在樹干上,或生長于陰涼而又潮濕的山谷中。1918年,人們發(fā)現(xiàn)了它并對其進行人工栽培,如今,被雜交培育出來的品種已有200多種,花色多種多樣,有紅色、洋紅色、粉紅色、白色、黃色等,有的還帶有花邊。蟹爪蘭喜歡溫暖濕潤的半陰環(huán)境,并不耐寒,冬季最好搬到室內(nèi),最低溫度不能低于10℃,而其生長期的最適宜溫度是20~25℃。
蟹爪蘭是多年生常綠植物,不開花的時候,整株植物一身綠裝,倒也養(yǎng)眼。一般來說,蟹爪蘭老株的根部木質(zhì)化,呈黃褐色,其貌不揚,“溝溝壑壑”的表面像是訴說著歷經(jīng)的滄桑。枝莖呈扁平的片狀,邊緣長有細細的絨毛狀物,一片接著一片垂下,向各個方向伸展著。好像螃蟹的爪子一樣,這就是其名字的來歷。蟹爪蘭的花很有特色,呈塔狀,一層包著一層疊生,花被有3~4輪,由花骨朵綻放后,花瓣張開反卷,和葉子一樣,它的花也是深深垂下。因為花冠下垂生長,所以蟹爪蘭能夠自花授粉。
蟹爪蘭有頑強的生命力,若栽培得當(dāng),一株嫁接植物能同時開數(shù)百朵花,整個植株被一朵朵垂下的花朵點綴得格外搶眼。想象一樣,深冬季節(jié),陽臺上養(yǎng)著一盆蟹爪蘭,陽光撒進來照在呈傘狀的花朵上,綠葉、紅花相稱,使人心悅神怡。
嫁接是栽培蟹爪蘭最常用到的繁殖方法,也是效果最好的,這種方法應(yīng)用最廣泛。嫁接一般在春、秋季進行,這時的溫度最適宜,成活率高。嫁接時要選擇肥厚健康的植株作為砧木,高度約30厘米,先切去頂端10厘米,切成楔形,隨后將蟹爪蘭接穗,取3~5節(jié)就可以了,下端削成尖尖的鴨嘴形狀,插入楔形口中,注意要插入砧木中心的木質(zhì)部分。嫁接好后,將整株植物擱置在陰涼處,這樣10多天后,如果接穗仍是鮮綠色,而且捏起來硬邦邦的,說明嫁接成功。一開始要保持溫潤的環(huán)境,待1個月左右的時間后,就可以讓蟹爪蘭多曬曬太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