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黃楊的常見病蟲害及防治
1.黃楊絹葉螟
幼蟲吐絲連結(jié)周圍葉片、嫩枝作臨時巢穴,然后在其中取食,嚴重時將葉片吃光,造成苗木死亡。 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翅灰白色,前翅前緣、外緣、后緣有紫褐色寬帶,前緣紫褐色帶上有兩個白斑,鱗毛有光澤,紫紅色閃光。幼蟲頭部黑色,胴部黃綠色,背線、亞背線及氣門上線深綠至墨綠色,氣門線橙黃色。 發(fā)生規(guī)律:北方地區(qū)一年2至3代,以幼蟲在苞中結(jié)薄繭越冬,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殺:在成蟲產(chǎn)卵期,結(jié)合苗木修剪,摘除卵塊、蟲苞,集中燒毀。
(2)在成蟲期利用黑光燈進行燈光誘殺。(3)幼蟲危害嚴重時,可噴施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Bt乳劑500倍液噴霧(注意:Bt乳劑嚴禁與殺菌劑同時使用,噴施時于陰天的下午4點后效果較好)。
2.大葉黃楊尺蠖 幼蟲群集葉片取食,將葉吃光后則啃食嫩枝皮層,導致整株死亡。以蛹越冬,成蟲飛翔能力不強,具較強的趨光性。 形態(tài)特征:成蟲,雌成蟲翅底銀白色,具淡灰色紋,大小不等,排列不規(guī)則。前翅外緣有連續(xù)的淡灰色紋,中線不成行,在中室端部有一大斑,翅基有一深黃、褐、灰色花斑,腹部金黃色,由黑斑點組成條紋9行。雄蛾腹部條紋7行。幼蟲全體黑色,前胸背板黃色,有5個近方形黑斑,氣門線及腹線較寬,為黃色。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蟲趨光性,在成蟲期進行燈光誘殺。
(2)幼蟲危害期噴施50%殺螟松乳油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
(3)于產(chǎn)卵期鏟除卵塊。冬季翻根部土壤,殺死越冬蟲蛹。 3. 日本龜蠟介 一年發(fā)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蟲在枝梢上越冬。 形態(tài)特征:雌成蟲,臘殼灰白或略呈肉紅色,橢圓形。雄成蟲,體深褐色或棕色,頭和胸部背板較深。若蟲,蠟殼卵圓至橢圓,背部微隆起。 防治方法:
(1)檢疫措施防治:異地購苗時,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植物檢疫手續(xù),防止害蟲人為傳播。
(2)加強園林養(yǎng)護管理:通過養(yǎng)護管理,創(chuàng)造不適于介殼蟲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實行輪栽,及時清園,將落葉、雜草、病蟲枝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害蟲蟲口基數(shù),合理施肥,增強植物抗性。合理修剪,使其通風透光,改變介類生存環(huán)境,削弱其繁殖力,減少危害。
(3)藥劑防治:蟲口密度不高時,可用軟刷蘸少量敵敵畏加水(1:50至100倍液)抹殺。若蟲盛發(fā)期,噴施洗衣粉柴油乳劑;150至200倍苦楝油乳劑;1%苦參素1000至2000倍液;2000至2500倍大力殺,每隔10天左右噴藥一次,連噴3次。
(4)保護寄生蜂等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