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葉枯線蟲危害菊花的葉片、葉芽、花芽、花蕾等部分,葉片發(fā)病。首先在葉背下緣出現淡黃色的斑點,逐漸變成褐色或黑褐色。嚴重時小點病斑累累,擴散后相互連接成為大斑塊,但病斑擴展往往受葉脈的限制,呈現特有的三角形枯斑,最后葉片卷縮、凋萎,并沿莖稈下垂,最后大量脫落.葉芽被侵染后抽出的葉片細小、畸形;ㄆ魇芮趾蠡ㄗ冃,花芽千枯,有的花芽膨大而不能成蕾或退化。感病的菊花植株外形萎縮,生長受阻,甚至整株枯死.
菊花葉枯線蟲是由線蟲綱芽葉線蟲侵染引起的.線蟲分雌蟲和雄蟲.雌蟲全身直線形細長,大小為。.8-1.3毫米,雄蟲尾部末端向腹面卷曲,體長0.9^1.2毫米。芽葉線蟲最適發(fā)育溫度為20^ 280C,在此溫度條件下,從卵發(fā)育為成蟲需14天左右,每條雌蟲在菊花內產卵20-30個。菊花葉枯線蟲具有寄生多種野生植物的能力,能長期生活在菊花殘留病株的地上部分,甚至極小的殘葉上,在干燥葉片可存活2年,在土壤存活6-7個月。線蟲通過雨滴飛濺和灌溉水傳播,從氣孔侵人危害。
防治措施①清除病株,病殘體和野生寄主。避免連作或病土育苗。露地栽培,避免噴水,減少飛濺傳播。②溫室栽培前用3%甲醛熏蒸,密閉24小時消毒。土壤消毒每立方用3%甲醛10升,塑料薄膜復蓋2-3小時,通風15天后栽植.③插條用500C溫水浸5分鐘,或在460C恒溫培養(yǎng)箱浸泡10分鐘,效果甚佳。④發(fā)病期間可用克線磷1 000 pp-(百萬分之1 000)或殺螟松1 500 ppm(百萬分之1 500)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