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育壯苗
選擇高產(chǎn)、抗病、優(yōu)質、耐低溫、果實硬度大、甜度較高的品種,如美國6號、新莓8號、寶交早生等。最好建立專門母本園,沒有母本園可在生產(chǎn)田采收后,選留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yōu)質秧苗作母株,保持株距30~40 cm,行距90~100 cm,及時松土、澆水、施肥和人工壓莖,做好病蟲草害防治,并摘除多余匍匐莖苗。壯苗標準:植株健壯完整,無病蟲害,具有4~6片發(fā)育正常的復葉,根莖粗 1 cm以上,根系發(fā)達,有較多新根[1-2]。
二、整地定植
在定植前1個月,前茬作物清園后,施腐熟有機肥75 t/hm2、過磷酸鈣600 kg/hm2、三元復合肥300 kg/hm2,深耕20~30 cm。整細耙平后做寬60~70 cm、高10~15 cm的小高畦,溝寬40 cm,畦不宜過長,做成順水畦。露地草莓的定植時間因地而異,要根據(jù)作物茬口、秧苗長勢及溫濕度而定。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定植為宜,壯苗適當晚栽。每畦栽2行,株距20 cm,栽9萬~15萬株/hm2。選擇陰天、毛毛雨天或晴天下午降溫時栽苗,栽前摘除秧苗部分老葉,只保留4~5片新葉,弓背向畦兩側,栽植深度做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適宜深度為心芽基部與土表齊平。草莓要隨栽隨澆水。第1次要澆透,此后在4~5 d內(nèi)最好每天早、晚各澆1次小水。栽后連續(xù)澆小水可降低土壤溫度,有利新根生長。當新葉正常展開生長時,應停水并中耕晾苗,以防土壤通氣不良,造成漚根。
三、越冬前管理
幼苗緩苗后,要早追肥,促早發(fā)。一般有2片新葉展開時,追施三元復合肥225~300 kg/hm2。如果施用尿素,不可過多,一般施150 kg/hm2即可。施肥可采取淺溝施和穴施,以避免燒苗,提高肥效。施肥后隨即澆水,以后保持土壤濕潤。幼苗定植后因經(jīng)常澆水,土壤板結,應及時中耕除草。草莓根系淺,要淺中耕,并嚴防土塊壓苗。生產(chǎn)田幼苗長至秋季,仍繼續(xù)抽生匍匐莖,消耗母體大量營養(yǎng),對促發(fā)壯苗和花芽分化不利,應隨時摘除。新葉抽生后30~50 d光合能力最強,50 d以后開始衰老。從整個植株葉片分布看,從頂部向下數(shù)第3~5片葉光合作用能力最強。葉片衰老后,表面失去光澤,顏色暗綠或枯黃,葉厚脆而硬。老葉不但光合能力弱,還消耗水分和養(yǎng)分,而且能產(chǎn)生一種抑制花芽分化的物質,對花芽分化不利,故應及時摘除。一般每個植株在此期經(jīng)常保持5~6片葉即可[3-4]。
四、開花前管理
越冬期管理以防凍為主,在寒潮來前澆封凍水后一般不再澆水施肥?捎媒斩、土等覆蓋保溫。在立春土壤解凍后,開溝或穴施硫酸鉀復合肥300 kg/hm2,澆透水,晾曬幾天后覆蓋地膜,F(xiàn)蕾前在正對植株的地膜上扯1小孔,把草莓植株拉出膜外,植株基部用土蓋實。現(xiàn)蕾后打孔施肥,施尿素150 kg/hm2、三元復合肥225 kg/hm2,施肥后澆水1~2次,但不能大水漫灌。初花期葉面噴0.2%磷酸二氫鉀2~3次,盛花末期澆水1~2次。
五、開花結果期管理
露地草莓開花結果期約30 d,這個時期是草莓產(chǎn)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為滿足開花結果期對養(yǎng)分的需要,應提前于草莓現(xiàn)蕾期及早追施完全肥料,點施氮磷鉀復合肥150~225 kg/hm2。為防止植株早衰,可增施尿素120~150 kg/hm2;ㄆ谇昂髧娛0.3%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1次,以噴葉的背面為主。草莓進入花期以后,隨著開花、坐果、果實發(fā)育成熟,需水量越來越多。要掌握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的原則。該期要使土壤含水量保持80%左右為宜,在土壤表面見干時草莓果實膨大期要適當控制澆水。必須澆水時,應在每次采果后的傍晚進行,澆水量宜小不宜大,以澆后短時間內(nèi)滲入土中、畦面不留明水為原則,切勿大水漫灌。地膜覆蓋宜采用高畦栽培,水澆入畦溝,以不漫過畦面為原則。
六、病蟲害防治
在褐斑病開始發(fā)病初期,噴施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防治。灰霉病噴施75%的百菌清600倍液,或50%撲海因500~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或50%速克靈1 000~2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15%粉銹寧1 500倍液噴施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1 000倍液防治。紅蜘蛛可用1.8%阿維菌素、克螨特或克螨寶防治。
七、采收
草莓一般在花謝后30 d左右可以采收。果色有著色80%即8成熟采收。采收時要帶果柄。采收時應將手形成空心,盡量不擠壓果實,用拇指和食指拿住果柄,在距果實萼片1 cm處折斷,使果實帶有1 cm的果柄,不損傷萼片,分級堆放,切忌堆放和搬運時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