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發(fā)生小葉病的癥狀是幼葉異常狹小,葉片不展,葉緣向后卷曲,葉質脆硬, 發(fā)葉緩慢,由于節(jié)間極短,幼葉呈簇生狀,其原因通常為:
(1)鋅元素缺乏。由于鋅元素缺乏,最容易發(fā)生小葉病,導致葉片失綠,從而 影響光合作用,造成植株生長不良。
(2)嫩葉螨危害。嫩葉螨蟲體極小,喜髙溫悶熱氣候和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一年 可繁殖十余代,專門危害杜鵑的嫩葉嫩枝,吸食汁液,從而使嫩葉生長不良。
防止小葉病發(fā)生,應采取以下措施:
(1)春季適量施用鋅肥和氮肥,不施或少施磷肥。因為施人磷肥會生成難溶 性的磷酸鋅而降低鋅元素的有效成分。在8月下旬花芽分化形成前后,應追施碟 肥,以促進花芽分化。
(2)噴用藥物。如果是螨類危害,可在發(fā)病時,噴施2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油2 000-4 000倍液殺滅。若在嫩莖葉長出時噴藥,可 起預防的作用。
(3)加強通風。盛復螨蟲發(fā)生期間,應將盆株置于室外通風涼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