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葵種植地選擇
油葵適應性強,抗旱耐鹽堿。在瘠薄旱地上種植一般產(chǎn)量可以達1 200 kg/hm2左右。其對土壤條件和前茬作物要求不嚴格,除少數(shù)深根作物的牧草外,一般均可作為前茬。但油葵忌重茬,應實行輪作倒茬。輪作時間的延長,有利于產(chǎn)量增加。輪作周期以5~7年為宜。
二、油葵的栽培模式
處于低洼鹽堿和人少地多地區(qū)的輪作方式主要是:小麥—向日葵—休閑—高梁、小麥—向日葵—休閑—玉米(或谷子)。在水肥條件中上等地塊的輪作方式主要是小麥—向日葵—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制地區(qū)常采用這種形式。兩年三熟制地區(qū)采用的輪作形式為小麥—向日葵—休閑—西瓜—小麥。砂性較大的土壤上,還常采用小麥—向日葵—花生的輪作形式,效果也較好的。向日葵還可與其他作物實行間作、套種和混種。例如向日葵與大豆間作,增產(chǎn)3%左右;向日葵與黑豆混種,增產(chǎn)33%~92%。
三、整地
要求是精細整地,施足底肥,足墑播種。一般施粗肥15.0~22.5 t/hm2、磷酸二銨300 kg/hm2。因需鉀量大,應施硫酸鉀105~150 kg/hm2作底肥。
1.秋季整地
秋季耕地一般較深。結合深翻施入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深耕比淺耕增產(chǎn)20%以上。秋耕要做到早、深、細。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抓緊進行,寧早勿晚,以利于蓄水保墑,延長土壤熟化時間。秋耕深度以20~24 cm為宜。
2.春季整地
春季氣溫升高,在土壤未解凍前,即晝消夜凍時期,抓緊頂凌耙地,可粉碎地表坷垃,彌補土壤裂隙,使地表有一層細碎干土覆蓋,使土壤水分的蒸發(fā)散失降至最低,可以保蓄住解凍時土壤水分的90%~95%。夏播向日葵,絕大多數(shù)為小麥的后作,一般應在耕翻滅茬后及時耙平,趁墑?chuàng)尣1-2]。
四、油葵的播種
1.播前種子準備
(1)精選良種。應選擇適應當?shù)刈匀粭l件和耕作栽培制度的良種。在搞好田間株選、單盤收獲、場上風選的基礎上,還應于播前篩選或人工粒選,清除秕粒、雜粒和雜質(zhì),選擇粒大而飽滿的種子。
(2)發(fā)芽試驗。具體操作方法:①將草紙、麻紙等容易吸水的紙或干凈紗布用水濕透,其上平擺100粒選好的種子。用半濕的布片覆蓋,保持 23~25 ℃的溫度和適當?shù)臐穸。②用細砂裝在瓷盤內(nèi)注水20%,使細砂濕潤,整平。上面擺好100粒種子,再用小木片把種子壓平。放在培養(yǎng)箱或溫暖的地方,溫度 23~25 ℃,濕度適宜,切忌在日光下曝曬。
2種發(fā)芽試驗從開始到第7天結束,逐日檢查發(fā)芽率,并做好記載。種子發(fā)芽率的標準:胚根長度達到種子長度的1/2計為發(fā)芽。種子發(fā)芽試驗最好分2組進行,即重復1次。
(3)種子處理。具體方法:①播種前曬種。在播前10 d,選晴天曬種2~3 d。將種子攤曬在地面上或地面的席上,應避免在水泥地面上直接曝曬,并經(jīng)常翻動。曬種可明顯提高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②浸種催芽。用25~30 ℃溫水浸泡3~4 h,撈出攤開,在15~20 ℃的暖室里堆放一晝夜。當部分種子的種皮開口露芽,大部分種子都萌動時,便可立即播種。
2.播種期
春播3—4月,夏播以6—7月為宜。高溫高濕易使油葵感染葉斑病,而且花期如遇高溫高濕將影響授粉,減少結實率。因此,向日葵夏播一般不能過早。一般最佳播期為7月上旬,而晚于7月15日播種,產(chǎn)量也將銳減。
3.播種方法
主要有耬播、人工點播機和機播等方法。小面積零星種植多用人工點播。一般黏性土壤、鹽堿地,墑情較好時,播種深度掌握在3~4 cm;砂土地墑情不足時,播種深度在6~7 cm。
4.播種量
由于種子發(fā)芽率和不同條件下所要求的保苗株數(shù)不同,播種量差異較大。計算播種量時,不但要考慮種子的大小、發(fā)芽率高低和播種方法,還要考慮到整地質(zhì)量及田間耗損率。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推算,一般田間耗損率為10%~20%。①人工點播。根據(jù)株行距要求進行點播,種子為2粒/穴,一般需油葵種子7.5 kg/hm2。②耬播。出苗后需及時間苗、定苗,用種量可適當增加,一般為22.5~30.0 kg/hm2。大粒種子適當多些,小粒種子適當少些。鹽堿地種向日葵,播種量應增加20%,以確保全苗。
5.種植
一般油用型矮稈類型的品種要求較高的籽粒產(chǎn)量和含油量,宜密。目前,普遍留苗6.00萬株/hm2左右,干旱瘠薄地種植6.00萬~6.75萬株/hm2。從土壤條件看,肥地及水澆地宜稀,早薄地宜密。行距50 cm,株距以25~30 cm為宜。
6.油葵的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
油葵出苗后要及時進行查苗補苗。為使補苗后早出苗,應采取浸種的辦法。并采取偏追肥,使其快速生長。生產(chǎn)上對缺苗地塊進行移苗補栽,因為帶土移栽的成活率高,所以該方法采用較多。以晴天的傍晚和陰天時移栽為宜。
(2).間苗定苗
適時間苗定苗,可保苗全苗壯。間苗在1對真葉時進行播種量較大的地塊要按時間苗。2對真葉時即可定苗,應注意選留壯苗、大苗,拔除小苗、弱苗。在鹽堿地、地下害蟲危害較重及鼠害較多的地區(qū),可適當推遲定苗時間。
(3).中耕培土
中耕可破除土壤板結,減少水分的蒸發(fā)散失。不僅促進根系發(fā)育,而且可以消滅雜草,減少地力消耗,促進養(yǎng)分轉(zhuǎn)化,改善油葵的營養(yǎng)條件。第1次中耕可以結合間苗進行,現(xiàn)蕾前后進行第2次中耕,并開溝追肥。追施尿素225~300 kg/hm2,深度8~10 cm。中耕的深度應掌握第1次淺(3~5 cm)、第2次稍深(6~7 cm)的原則。鹽堿地更應注意中耕,尤其是在小雨后要及時進行中耕。為了防止倒伏及減少澇害,在現(xiàn)蕾前結合最后一次中耕進行培土,土培到油葵的基部,培土高度應在10 cm以上,F(xiàn)蕾后如干旱可再澆水1次。
(4).施肥
油葵是喜肥作物。每生產(chǎn)50 kg籽粒需要從土壤吸收純N 3.0 kg、P2O5 1.3 kg、K2O 9.3 kg。在不同的生育階段對養(yǎng)分的需要量不同。吸收的氮素,從出苗到現(xiàn)蕾占35%,現(xiàn)蕾到開花占32%,開花到成熟占33%。①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撒開耕翻。施磷肥300 kg/hm2作底肥,可增產(chǎn)22.7%,富含鉀的土壤一般不施用。②種肥。一般施純N 37.5 kg/hm2和P2O5 15.0~30.0 kg/hm2,種肥適當分離。③追肥。一般在現(xiàn)蕾期進行追肥。在底肥不足、土地瘠薄、植株瘦弱時,則采用大量溝施;反之則采用少量穴施的方法。一般追施碳銨300~375 kg/hm2,或尿素112.5~150.0 kg/hm2。
五、灌溉
向日葵是一種需水較多的作物,在干旱少雨的年份,有條件的應進行灌溉,增產(chǎn)效果十分顯著。
六、打杈與人工輔助授粉
(1)打杈。在相同條件下打杈,油葵較未打杈的結實率高,籽粒重,增產(chǎn)顯著。生產(chǎn)上一般在現(xiàn)蕾前后打杈2次即可。
(2)授粉。油葵是異花授粉作物,主要靠昆蟲作為傳粉的媒介。因此,在沒有傳粉媒介的情況下,即使氣候條件正常,也會影響授粉結實,形成空殼,致使產(chǎn)量降低。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增產(chǎn)作用很大。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主要有2種:一是粉撲授粉法。把硬紙板剪成比一般花盤略小的圓形,上面墊棉花,用紗布或絨布蒙上,背面用繩子等扎緊。也可用軟毛刷或排筆等來代替。授粉時扶著花盤,用粉撲及其他授粉工具,先在一個花盤上輕輕檫幾下,按此方法依次授粉。二是花盤接觸法。在盛花期把相鄰的2個花盤外壁相對輕輕摩檫幾下,即可達到互相授粉的目的。第1種方法的授粉效果較好。輔助授粉的時間以9:00— 11:00最為適宜。在開花后隔天授粉1次,整個開花期間共授粉3~4次,可增產(chǎn)30%以上。大面積進行人工授粉比較困難,利用蜜蜂進行傳粉,既能提高產(chǎn)量,又能增加收入,應積極提倡,大力發(fā)展。
7.治蟲
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蟋蟀,現(xiàn)蕾后及時防治棉鈴蟲。
七、油葵的收獲與貯藏
油葵收獲一般應在植株的中上部葉片變?yōu)榈S色,莖、花盤黃色,舌狀花干枯或脫落,花盤的邊緣為褐色,子實變硬,顏色變?yōu)樵撈贩N種子的固有顏色時進行,此時千粒重最高,籽粒含水率在26%左右。向日葵收獲的方法是把花盤割下,曬干,脫粒。脫下來的籽粒含水量高,不宜堆放,應揀出雜質(zhì),攤開晾曬。含水率低于10%以下時才能貯存。在倉庫貯存期間,不能堆放過高,并且倉庫經(jīng)常保持通風干燥,以利延長存放的時間及保持籽粒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