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栽培技術,生姜的栽培方法
生姜具有解腥調味、健胃驅寒之功效,在吉水縣各地栽培極其普遍,并逐漸形成了以螺田、白沙、冠山等主產鄉(xiāng)鎮(zhèn)為中心的一個種植圈,該區(qū)域因山高林密,氣候陰涼,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水源無污染,基本施用農家肥,少噴或不噴農藥,因而被評為江西省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所產“螺田生姜”也獲得了農業(yè)部授予的“綠色食品”標識。特別是螺田鎮(zhèn)梓越、恭溪一帶,種出的生姜皮亮色黃、肉脆質嫩、味辣香濃,市場歷來供不應求,除滿足國內需求外,還遠銷到歐美各國,F(xiàn)就其高效栽培技術要點簡介如下。
1 精細整地
生姜適應性強,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地力肥沃、有機質豐富、排灌條件好、且靠近山林的沙壤土為宜。
生姜對土壤酸堿度反應比較敏感,其適宜的土壤pH值為5~7.5,若土壤pH值低于5,則姜根臃腫易裂,生長受阻,發(fā)育不良;pH值大于9,根群生長甚至停止。
生姜不能連作,因其腐爛病(俗稱姜瘟)為害嚴重,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同時生姜對土壤養(yǎng)分吸收較多,若長期在一塊地上種植,易造成土壤養(yǎng)分缺乏,地力得不到恢復和提高,生姜病害也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必須與其它作物合理輪作。 輪作時應注意各茬作物的前后銜接, 避免土傳病害交互感染與傳播。
對選好的田塊要深耕20~30cm,并反復耕耙,充分曬壟,然后耙細整平作畦。江西夏季多雨,宜深溝高畦,南北畦向,畦寬1m,畦溝寬30cm、深25cm,同時開好腰溝和圍溝,做到三溝配套,排水暢通。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