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油茶是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茶油及其制品具有多種用途,茶油更有“東方橄欖油”之美譽。贛南油茶面積和產(chǎn)量均居全省第2位,而贛縣是贛南產(chǎn)茶油大縣之一。
據(jù)林業(yè)資源調查統(tǒng)計,2003年贛縣油茶林面積為1.45萬hm 品種主要有寒露籽、霜降籽、秋分籽和羊孜屎。全縣19個鄉(xiāng)鎮(zhèn)80%以上的村均有分布,面積較大的鄉(xiāng)鎮(zhèn)有五云、沙地、茅店、韓坊、田村等,面積在千畝以上的有55個村,面積 333.3hm2以上的村有10個,分別為五云鎮(zhèn)的下丹、左坑和蓬村,沙地鎮(zhèn)的湖溪、螺田和水邊村,茅店鎮(zhèn)的楊洞和大龍村。目前全縣油茶林畝產(chǎn)茶油只有5kg,畝產(chǎn)值100 元。通過低產(chǎn)林改造,全縣畝平均產(chǎn)茶油量可提高到20kg以上,畝產(chǎn)值則可達400元以上,畝增產(chǎn)值300元以上。新造豐產(chǎn)油茶林畝產(chǎn)茶油可達25kg以上。
在食用油中茶油的價格最高,在國內市場一直供不應求。目前市場的中、高檔精煉茶油每公斤價格高達40~60元,而油茶籽、茶殼、茶麩是發(fā)展食品和化學工業(yè)的重要原料,可生產(chǎn)皂素、茶粕等產(chǎn)品。
2 油茶低產(chǎn)林改造技術措施分析
2.1 清理林地
將油茶林中的其它林木、雜灌木和有害雜草、藤蔓等進行清除,改造成油茶純林,有利于油茶對水、肥和光合作用的需求,有利于油茶林的墾復管理和果實采收。如果油茶中混生有少量的山蒼子樹,則要保留,因為山蒼子樹能釋放芳香氣味,對于防止油茶棉蚧蟲害、減少天敵的發(fā)生具有明顯的效果。
2.2 墾復深挖
主要是選擇好季節(jié)和方法。“冬挖金、夏挖銀”、“冬挖、夏鏟”是群眾對油茶墾復的總結。冬天深挖可熟化和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清除雜草和消滅病蟲害,冬季深挖深度一般在20~30cm;夏天正是新梢、果實生長的關鍵時期,結合除草淺墾培蔸可增強抗旱能力,提高油茶樹體的生長勢,有利于;ū9,夏鏟深度一般在10~20cm。墾復的方法主要為全墾、帶墾、穴墾、階梯式墾、壕溝撫育等。
2.2.1 全墾
將油茶林地的土壤自下而上全部挖翻過來,這種方法適宜地勢平坦、坡度在15°以下的荒蕪油茶山。
2.2.2 帶墾
從山腳到山頂橫向水平挖一帶、留一帶,帶的寬度隨油茶上下行距而定,如行距為3m,則帶距為1.5m,逐年輪換撫育,這種方法適宜于林相比較整齊、密度較大、坡度在15°以上的低產(chǎn)林地。
2.2.3 穴墾
圍繞油茶樹蔸周圍深挖墾復,適宜坡度為30°左右或地質帶沙性的低產(chǎn)林,穴墾一般是樹冠多大就墾多大,挖起的泥土稍往樹蔸上覆蓋,在冠內堆積,把雜草、灌木埋入土中,加速腐爛,增加肥力。
2.2.4 階梯式墾復
在全面深挖墾復的基礎上,按照油茶株行距,筑成里低外高,環(huán)山水平的梯土梯田,外筑埂、里開溝,梯的寬度要由地形地勢的變化而定,平緩坡應寬些,陡陂宜窄些,等高不等寬,這種方法適宜于坡度陡、油茶林橫行較整齊的低產(chǎn)林。
2.2.5 撩壕撫育
在油茶林內上下行距中間,挖一條70cm寬和60cm深的壕溝,挖土時注意把表土、心土分開堆放。挖好后將林地雜草、灌木埋入溝內,再把表土往溝里填,厚30~40cm左右。
2.3 密度調整。
經(jīng)過調整,根據(jù)不同的坡度、土質使油茶每公頃保留900~1 650株。
(1)疏伐。將老化衰退的、病蟲危害嚴重的或過密的油茶樹進行砍伐,以便改善光照條件,促進其它油茶樹的生長。
(2)補植。對油茶林中空地或過稀的地段要進行補植,株行距為2m×3m、穴的規(guī)格為40cm×40cm×30cm,苗木要選擇經(jīng)過省級認定的1年生或2年生優(yōu)良無性系嫁接苗木且是健壯無病蟲害的一級苗木。
2.4 整枝修剪
整枝修剪是油茶低產(chǎn)林改造的一項重要措施。修剪要因地制宜,掌握強樹輕剪、弱樹適當重剪的原則,主要目的是解決生長和結實的矛盾,充分利用空間。修剪主要是修除病蟲枝、枯死枝和衰退枝,以及位置不當?shù)耐介L枝、重疊枝、交叉枝。對于樹冠較濃密、郁閉度在0.7以上的密林,要疏掉角度小于45°的直立枝,適當壓低樹冠高度,保持單枝清腳亮心,培養(yǎng)開張形和受光面積大的橢圓形或半圓形的樹冠,以改善樹冠的通風透光條件,增加結果面,提高單產(chǎn),修剪以冬季和早春為宜。
2.5 蓄水保土
每隔3~5m沿環(huán)山水平開挖一條深、寬各30cm、長1.5~2.0m的竹節(jié)溝,上下形成品字形,防止水土流失,以達到保水、保土和保肥的目的。
2.6 合理施肥
油茶四季不離枝,有“抱子懷胎”的特點,每年都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養(yǎng)分,施肥可結合墾復撫育進行,應以土雜肥為主,適當補充化肥。成年樹一般每株每年施有機土雜肥25~50kg,全年都可進行,以冬季進行更好,結合墾復時深翻把腐熟的有機土雜肥埋入土中。為達到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還應在每年的5~6月份,追施長果肥,長果肥以速效氮肥為主,適當配以磷鉀肥,一般株施復合肥0.5kg,或尿素、氯化鉀、鈣鎂磷肥各0.3kg,追肥采用環(huán)狀溝施,在樹冠投影內緣挖20cm深的環(huán)狀斷溝或穴,施肥后及時覆土。
2.7 病蟲害防治
危害油茶的病蟲害很多,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煤污病、軟腐病、根腐病等,蟲害主要有茶毒蛾、象鼻蟲、藍翅天牛、蛀莖蟲等。油茶病蟲害多以綜合治理和預防為主,平時應通過整枝修剪、墾復撫育等技術措施,減少病蟲源,達到控制病蟲猖獗,減少損失的目的。病害可用1%波爾多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800倍液噴施;蟲害可利用天敵進行生物防治,或用燈光誘殺成蟲,人工捕捉等,也可用90%敵百蟲1 000倍液噴殺。
2.8 劣株改造
2.8.1 萌芽更新
將樹勢衰老、產(chǎn)量下降和樹干患有嚴重病蟲害的油茶樹,在冬季用鋒利的鋸斧齊地面砍除,注意切口要平滑傾斜,砍后用土或草皮埋住樹蔸。第2年春樹蔸周圍長出很多萌芽條,春末夏初,每蔸選留生長旺盛、方位適當?shù)?~2個萌芽條撫育成新植株,其余萌條全部除去。第3年結合撫育,每蔸保留一株生長最好的植株進行定形修枝,使之形成良好的樹體骨架。
2.8.2 高接換冠
適合于立地條件較好、林相整齊、生長旺盛的中齡樹,在調查清楚林分產(chǎn)量結構的情況下將部分不結果或結果不多的植株,采用優(yōu)良無性系的穗條高接到上面,把低產(chǎn)劣株改造成高產(chǎn)的優(yōu)株。嫁接時間以春梢木質化后、高溫干旱季節(jié)到來之前進行。接后要注意遮蔭、降溫、保濕、除萌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