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樹種簡介
別名家桑,桑科桑屬。高16m,胸徑lm;樹冠倒卵圓形;葉卵形或?qū)捖研?聚花果(桑樁)紫黑色、淡紅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一7月。喜光,對氣候、土壤適應性都很強;耐寒,耐旱,不耐水濕;可在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生長;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能耐輕度鹽堿(0.200);抗風.耐煙塵,抗有毒氣體;根系發(fā)達,生長快,萌芽力強,耐修剪.壽命長,一般可達數(shù)百年,個別是可達千年。原產(chǎn)我國中部,有約四千年的栽培史,先南北各地廣泛栽培,尤以長江中下游各地為多。垂直分布大都在海拔1200m以下.
2.繁殖方法:目前主要用播種繁航,也可用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
(1)播種繁殖5-6月上旬采取成熟桑套,拌人草木灰若干,用木棍輕輕搗爛,再用水洗凈,取出種子陰干,即可播種。撒播,甸畝用種最0. 25-1. Okg,與細泥土拌勻撒在畦面L;驐l播,行距25c-。溝寬5cm,每畝用種量0. 5kg左右。橙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播后粗蓋保濕,每天噴水,3-4d即可出苗。一年生苗可高達60一100cme
(2)扦插繁殖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均可。硬枝扦插于萌芽前剪取I年生枝條作插穗,江浙地區(qū)一般在3^-4月進行,插穗剪成長16-20-.上端帶飽滿冬芽,下切口接近葉痕處剪成斜面。不易發(fā)根的品種應預處理,用50- 100 mg/L叫噪乙酸或叫噪丁酸溶液浸泡插穗菇部6^-12h,或者用400一1000mg/I叫噪乙酸或叫噪丁酸溶液浸泡10-15s,也可以用叫噪丁酸水溶液與泥和成泥漿蘸插穗墓部,晾干后扦插。株行距一般為15cm X 20cm,深8 - 9cm(插條長度的一半),插后用河泥封住插口,當穗芽長出2---3片葉時,可疥 YIY7-周噴一次濃度為。.3%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可連續(xù)噴3-4次,以便促進扦插苗生長。嫩枝扦插是以當年生的枝條新梢,從墓部15^-20cm處剪斷作為插穗。頂端留兩片真葉,其余摘葉留柄。插穗基部可用生根粉、根寶三號、茶乙酸水溶液等浸泡,然后插人以沙壤土為主的插床上,株行距為l0cmX 15cm,深5-6cm,插完后梭蓋農(nóng)膜與遮陽物,一個月內(nèi)早晚各噴一次水,征3^-4d噴一次400^-500倍的多菌靈,等插穗生根成活后.逐步揭膜煉苗。
(3)嫁接繁殖砧木用桑樹實生苗,接穗采自需要繁殖的優(yōu)良品種。切接、皮下接、芽接、根接均可,而以在砧木根頸部進行皮下接成活率最高。皮下接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當樹液流動時進行,接穗在嫁接前10d采取并沙藏,這樣能抑制芽萌發(fā),提高成活率。
3.整形修剪
桑樹樹形可根據(jù)功能要求和品種等培養(yǎng)成以下樹形。
(1)低干杯狀形以飼蠶為目的栽培,多采用混合式整形中的低干杯狀形,便于采摘桑葉。桑苗定植后,發(fā)芽前離地20-處剪截,即為主干。發(fā)芽后當新梢長到10 ^-15cm時,每株選留2-3個生長健壯、位置勻稱的新梢,其余的芽全部疏去;第二年春季發(fā)芽前離地40^-50cm剪截,養(yǎng)成第一層支干,發(fā)芽后每根枝條上留新梢2^-3個,其余芽全部疏去;第三年春季發(fā)芽前離地50^-60cm處剪截,養(yǎng)成第二層支干,發(fā)芽后每根枝條留2^-3個新梢生長,其余疏去,這樣每株可養(yǎng)成8^-12個枝條.
(2)高干自然式廣卵形在園林綠地及宅旁綠化栽植則采用此樹形為好。修剪養(yǎng)形時要做到,把過低的枝條升起來,把過高的枝條降低,把過密、擴展過度的枝條剪掉,把缺少枝干的方向補起來。
4.常規(guī)栽培管理
移栽在春、秋兩季進行,以秋栽為好。為了獲得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桑葉,冬季應施足基肥,春、夏要及時追施速效肥。桑樹病蟲害較多,常見有桑尺蟒、桑天牛、野蠶及萎縮病等,必須及時防治。